1 / 11
文档名称: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艺术生产.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艺术生产.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3/2/1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艺术生产.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艺术生产 】是由【Alphago】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艺术生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艺术生产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的概念: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特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泛指马克思主义进展谱系中全部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艺术生产的理论。本文的论题和主旨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文艺理论命题"[1](P179),又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2](P224),更是一种在当代世界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文艺理论主见。它不仅科学地解释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简洁关系、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互动表现等文学进展史和文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有助于解释当代艺术实践中的诸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对当代文化产业进展中艺术生产的审美追求与商业价值、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关系的处理,更具有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20世纪的多向进展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由于它具有很强的将来指导性,20世纪照旧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艺术实践,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进展了马克思艺术生产论。
(一)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欧美的新进展
3
国内董学文等学者指出,马克思艺术生产论"把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联系起来,把人对世界的物质把握和人对世界的艺术、审美把握联系起来,在物质过程和精神过程的统一中把握艺术和美的特性,从而可以多方面揭示艺术和美学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使文艺学和美学体系从内涵和外延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充实"[3](P40-41).此理论外延的宽敞性也为20世纪的学者们从不同侧面、不同学科去接受、阐释、发展马克思艺术生产论提供了可能。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本雅明、阿尔都塞、马歇雷和伊格尔顿,对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进展贡献较大。本雅明艺术生产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理论。本雅明艺术生产论的争论重点是艺术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其创新之处是充分确定科学技术对现代艺术生产的重要作用,代表性观点是艺术生产技术进展了艺术生产力,促进了艺术的进步和普及。本雅明艺术生产论的独特之处不是将艺术家视为审美制造者,而是当做生产者,强调"艺术不是纯粹精神性的制造,而是物质性的存在,文学技术与生产技术具有同一性"[4](P337).阿尔都塞与马歇雷都是从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入手探讨艺术生产的,都认为艺术生产在本质上是对意识形态的生产。阿尔都塞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即生产活动,换句话说,也就是"运用确定的生产资料把某种原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实践当然也是一种对意识形态的生产".[5](P338)马歇雷同阿尔都塞一样强调文学的生产性而非制造性。他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是对意识形态原料的加工"[6](P211).但同时他又强调,文学对意识形态的生产和加工并非是简洁的反映,文学在揭示意识形态的同时又与意识形态保持着离心关系:"作品确是由它同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确定的,但是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类似的关系(像复制那样);它或多或少总是冲突的。一部作品既是为了抵抗意识形态而写的,也可以说是从意识形态产生出来的。作品的功能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形式来呈现意识形态"[7](P612-613).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论也得益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观念,其争论重点是艺术与意识形态和物质生产之间的多重关联。他认为,艺术生产既与意识形态相关联,又与物质生产相类似,由于艺术既可以作为意识形态,又可以作为经济基础。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它包含在意识形态之中,但又尽量使自己与意识形态保持距离,使我们感觉或觉察到产生它的意识形态"[8](P81);作为生产的艺术,又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它像别的东西一样,是一种经济方面的实践,一类商品的生产即艺术是一种社会生产的形式"[9](P695).
3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是接受美学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接受美学关于作品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成为真正的作品、作品通过接受才最终完成、接受活动促进新的创作需要和创作前提的产生等三个重要观点,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最终完成、消费制造诞生产的需要和前提等三个方面的论述,从表述方式到具体含义都特别接近。诚如有学者指出的:"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理论不仅可以作为科学的接受美学争论的基本理论框架,而且如上所述的各方面的理论内容都可以移入对文艺生产与接受现象的分析中。"
5
当然,接受美学对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移入之中有转化、借鉴之中有创新:"接受美学又实现了从经济学批判向美学分析重点的转移,从物质生产的生产---消费向艺术生产的创作---接受的理论进展".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英国文化争论也有着亲热的联系,斯图亚特霍尔将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争论的关系看成是:"在马克思主义四周进行争论,争论马克思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进行争论,试图进行进展马克思主义的争论".文化争论主要在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文化生产与意识形态两个方面进展了马克思艺术生产论。文化争论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面对的形势有所不同,文化争论面临的是"消费文化,快速进展和变化的大众传媒、世界市场的扩大、新技术的进展---它们重新定义了阶级关系、文化生活、政治学的语言和实质".所以,它们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艺术生产与意识形态关系的争论,转向了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关系、文化生产与意识形态关系的争论。关于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文化争论首先将文化文本"置入生产和消费环节中进行历史和政治定位",认为"文本的生产环境和消费引导方式对于现代文化产品的生产链而言,是重要的一环。生产环境涉及体制、文化政策和作者个人的背景。而消费引导则涉及整体的社会文化市场。今日的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生产者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市场营销,进行诸如期盼性宣扬,形成潜在消费者的期盼心理,并造成商品的文化保值价值和产品稀缺等虚拟现象,从而加大销售份额,并占据市场".从这个方面看,文化争论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更加留意消费以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营销。关于文化生产与意识形态,文化争论强调,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作为社会和物质实践的"文化产品,包括小说,并不存在纯文学意义,而以各种不同的隐含形式内涵了典型的意识形态功能依据雷蒙威廉斯的说法,这一点尤将使文学的意识形态更具历史感。文学不只是与那些普泛的和永恒的美,或高尚的准则有关,更与生产它的意识形态的环境有着实际的纠缠不清的联系".其中,伯明翰文化争论中心更是集中关注文化生产,尤其关注现代传媒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争论大众传媒是如何通过其文化产品将意识形态传播到社会每个角落的。
5
(二)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中国的新探究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中国文学理论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20世纪50年月,中国文学理论界开头争辩马克思艺术生产论,重点在四个方面: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进展不平衡是现象还是规律?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进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形式?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进展不平衡形成的缘由是什么?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进展不平衡现象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文学。这次争辩使艺术生产概念正式进入了中国文学理论界并成为中国问题,开了中国文学理论界从生产论角度争论文学的先河。
7
20世纪70年月末至今,中国文学理论界再次兴起了争论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热潮。
这次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争辩,既是20世纪50年月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争鸣的连续,又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争论的一次拓展,除了50年月所争辩的四个问题,这次争辩还涵盖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领域的争论、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争论、当代中国的艺术生产与艺术生产力关系争论等。
关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学者们认为是一种互动关系,艺术生产从三个方面影响艺术消费: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供应材料和对象,艺术生产规定艺术消费的性质,艺术生产制造消费的动力、力气;艺术消费也在两个方面反作用于艺术生产:艺术消费使艺术作品成为现实的作品,艺术消费为艺术生产制造需要和动机。
同时,学者们还进一步熟识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和物质生产与产品消费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精神性和审美性。"艺术生产与消费的真正沟通,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真正呈现给读者,作品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真正成为艺术作品,都凭借于艺术的审美特性与审美价值。"
艺术生产是一种审美制造,艺术消费是"伴随着联想和想象的再制造",是对艺术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再熟识和再评价".关于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学者们认为它是一种科学的艺术方法论,对当代文艺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董学文指出,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不是一个多义性、含混性的日常用语,而是严格规定的科学语言。这个文艺学、美学的新名词,既在文艺学、美学史上有变革意义,又对当今的文艺实践和美学争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
何国瑞强调,马克思艺术生产论是"长期历史深思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浩大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有史以来人类文艺学史上、美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肖君和认为:"指导我们文艺思想、文艺创作的具体的理论基础应当是马克思的生产论,而不是反映论,在文艺观念更新的今日,我们应当用生产论代替反映论,以便对艺术思想、文艺创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他笃信,在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文艺思想和文艺创作确定会消逝"一个开放的富强兴盛的新局面".关于当代中国的艺术生产与艺术生产力争论,最早将艺术生产力概念引入文学理论的是董学文和陈代熙。董学文于1983年在《马克思与美学问题》一书中,初步涉及了"艺术生产中的生产力"问题。程代熙于1985年发表的对董学文《马克思和美学问题》一书的述评文章中,进一步论述了艺术生产力问题。他将艺术生产力界定为从事艺术生产的艺术家,指动身展艺术生产力就是调动艺术家的乐观性和制造性,强调进展艺术生产力是解决我国当前艺术进展中新问题、新要求的需要,进展艺术生产力的核心问题是"变革文艺领域的生产关系".20世纪90年月至今,朱立元、顾兆贵、陈奇佳等人联系中国当代的精神生产、艺术产业、社会进展来争论和论述艺术生产与艺术生产力问题。朱立元在90年月发表了《艺术生产论与艺术反映论关系辨析》、《艺术生产论与唯物史观》、《关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等论文,对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作了综合考察,对建设中国特色的艺术生产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进入21世纪后,朱立元又在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争论》中,结合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产业的现状,探讨了当代中国艺术产业进展的内在规律,论述了当代中国的艺术产业与艺术生产力之关系。
8
顾兆贵在其《艺术经济学原理》中,探讨了艺术生产中的艺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指出艺术生产力是"确定社会的人们依据预定的目的,开发、利用艺术资源,创作生产艺术产品(包括供应艺术劳务),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的综合力气";艺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艺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艺术经济关系"."艺术生产力准备艺术生产关系",艺术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艺术生产力",二者处于"对立统一的冲突运动中".陈奇佳在其《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诠释》中,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精神生产问题凸显的历史进程,论述了现代媒介的文化生产力,认为媒介"是当前文化产业进展的生力军,其他传统媒介产业同样是文化产业之重镇",强调"媒介的进展水平可视为文化生产力进展水平的标志".陈奇佳特别指出:"文化产业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带来了许多前人从未设想或涉及的问题领域,这需要理论家大胆创新,突破前贤所造就的思维定势,对时代的新问题作出乐观应对。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发挥了巨大的理论指导性作用,其思辨的深刻性、理论模式的巨大包容性和预见能力,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10
二、艺术生产在当代社会的多维开放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中的艺术生产,虽然也论及了作为商品的艺术生产,但那时作为商品的艺术生产还仅是个别现象,是极少数资本家谋取利润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更不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同时,马克思是将艺术生产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带有审美性质的特殊方式,马克思着作中论述艺术生产时所举的典型事例,是希腊神话、史诗,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中的艺术生产主要指的是作为审美制造的艺术生产,重点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同学产。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特别是电子通讯技术的进展,"以一种特殊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以一种特殊深刻的方式重构了当代社会的艺术生产,促进当代艺术生产向着多个维度开放。
(一)审美制造中的艺术生产
审美制造中的艺术生产,是艺术生产中的一种传统类型,在当代中国仍是艺术生产的重要类别之一。
审美制造中的艺术生产,就其生产目的来说,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艺术生产者为社会供应的艺术作品,是依据美的规律制造出来的,它集中地反映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它用艺术形象去感染欣赏者,用美的情感去熏陶欣赏者,用愉悦的方式去启迪欣赏者,进而培育欣赏者的审美感受力气,审美想象力气与审美制造力气。审美制造中的艺术生产,就其性质来说,是艺术家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有极大的自由性,他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开放想象的翅膀,突破现实生活和个人阅历的局限,制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同时,艺术家还具有极大的自觉性,视创作为生命的自我实现,为艺术而自觉奉献,诚如马克思所赞扬的弥尔顿那样:"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审美制造中的艺术生产,就其方式来说,是艺术家作为个体的制造活动。艺术家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审美意识,都具有个体性和独特性。每一部作品的创作,都是一次独特的精神之旅,他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是独特的"这一次";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自我超越,他既不和别人相像,也不与自己雷同,是独特的"这一部";每一个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都是个人心血的结晶,他既不是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翻板,也不是他人作品中人物的挪移,是独特的"这一个".审美制造中的艺术生产,就其作品形态来说,主要是传统艺术类别的现代延长,如小说、诗歌、散文、绘画、雕塑、舞蹈、唱歌、器乐演奏、歌剧演唱等。
10
(二)意识形态中的艺术生产
从一般意义上讲,全部的艺术生产都与意识形态相关,都可视作意识形态的生产,也都可以称作审美意识形态。从特殊意义上讲,那些遵从了特殊指令、有着特别要求的艺术生产,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中的艺术生产。那些明显承载着特殊的政治信息、担当着特殊的政治任务、与意识形态距离很近、联系很紧的艺术作品,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中艺术生产的产品。

最近更新

跨年词句6篇 9页

小众网店推广策划方案 30页

宁波未来规划方案 38页

2024中国铁建投资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70人高频.. 145页

2024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 116页

2024山东高速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2940人高频考.. 147页

2024年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 147页

央企养殖推广方案 31页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言语理解与表达)30.. 177页

2024年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 147页

2024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 93页

2024年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 93页

202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117页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标准卷.. 115页

202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 117页

2024年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 95页

2024年山东建勘集团限公司人才招聘29人高频考.. 148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选聘1人历年.. 88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政务服务局招聘2人历.. 89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审计局招聘劳务派遣.. 88页

墙布窗帘店面推广方案 31页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拟调事业单位工作人.. 89页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事业单位招聘57人历.. 90页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委组织部事业单位招聘3人历.. 89页

老人丧事请柬集合6篇 4页

内蒙古兴安盟2022年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11页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培训课件 19页

2023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主要工作做法及特色汇.. 4页

医院收费管理办法 4页

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2强制性条文..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