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摘要: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社会大众对于犯罪人的歧视和排斥依然客观存在。现实生活中,对涉罪未成年人身份信息与当事人案件隐私进行保护的观念尚未普及。例如,在李某某等五人轮奸案中,媒体及律师对于案件信息,包括李某某的身份信息均予以详细披露,该案的二审代理律师还在网上曝光了案件判决书。某市甚至出台规定,勒令有犯罪前科的外来人员搬离。有过犯罪记录的人仿佛玻璃瓶里的跳虫,四处都是无形的障碍。伴随着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犯罪人人权保障的日益深入,前科消灭制度已成为我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不仅利于弱化未成年人的犯罪标签心理,保证其顺利复学、升学、就业等,而且可以维护未成年人家庭的和谐,从而进一步降低其重新犯罪率。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新增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弱化未成年人的犯罪标签心理,保证其顺利复学、升学、就业等,维护未成年人家庭的和谐,并进一步降低其重新犯罪率。本文从本文从刑事诉讼角度,通过对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对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相关规定的研究,明白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司法保护,进一步领会该制度在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司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未成年犯、犯罪记录封存、标签
目录
前言..........................................................3
一、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概述..................................3
(一)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概念...................................3
(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起源...................................3
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规定.............................4
(一)具体法规障...............................................4
(二)具体适用条件.............................................4
(三)法定例外情形.............................................5
三、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可行性..............................6
(一)符合未成年犯改造的特殊性................................6
(二)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不排斥................................6
(三)社会转型期的现实国情所需................................7
(四)符合当代国际少年保护理念................................7
四、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8
(一)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进程.................................8
(二)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9
(三)促进未成年司法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