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x

格式:pptx   大小:2,687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x

上传人:wxq362 2023/2/21 文件大小:2.6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 】是由【wxq36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
组长:庞秀红
8组员:郑重姜超张紫薇白一卉
第一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定义
研究问题的意义
文献综述
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方法被试与分组
具体方法
材料和器材
步骤与进度
评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预期结果
参考文献
第二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
研究问题定义
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Thompson(1994)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于外在过程。这说明情绪调节与社会交往、社会能力、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的发展结果相联系。
Cicchetti(1991)认为情绪调节即重新建构情绪,作为应对环境的得过程中潜在的适应。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
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将情绪调节定义为: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2005)。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有情绪学家把众多的情绪调节的定义分为三类:
第一类称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的目的。
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个特征着手,进行界定。
第四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
在这里,我们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运用各种因素、手段(包括外在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等)对其自身的各种情绪(包括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进行调节控制,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进而实现个人目的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动力过程。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
情绪调节结构研究的意义
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情绪调节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有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情绪调节及其发展是个体和心理教育的核心(Izard﹠Malatesta,1987;Campos﹠Barrett,1989)。情绪被视为个体生命连续发展的动力核心,情绪调节既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个体适应生活的关键机制。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
以往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从主观体验,生理反应,早起社会化,社交情境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对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而情绪调节的未来研究方向中,有关情绪调节的内容和结构的研究是极具价值的。我国关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多集中在探索情绪调节方式,特别是调节消极情绪的研究上,关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却很少。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实质,为大学生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研究提供更详实的理论依据,进而探索出更适合更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解决情绪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个性品质,将来适应社会,都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
文献综述——情绪调节结构相关研究
Tbompson(1994)把情绪调节看作由负责检测、评估、缓和情绪反应的内外过程组成,尤其是这一过程有侧重点的时间特性。
Cicchetti等人(1995)认为,情绪调节应包括减弱或去除正在进行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一种情绪。
Dodge和Garber(1991)将情绪调节区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内部调节分为范围内调节和范围间调节,外部调节指来源于外部环境的情绪调节如人际调节等。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
Gross(1998)明确提出将情绪调节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是对系统输入的操作,是对引起情绪的原因的加工和调整。原因调节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改变认知等。从情境得选择到认知改变,反映情绪调节所发生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位置不断深入。反应调节发生于情绪反应过程,此时情绪已经被激活。反应调节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三个方面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减短等策略调整一个正在进行的情绪。(黄敏儿,郭德俊,2000)
第九页,共二十四页。
研究目的
情绪调节的应对模型和功能主义的情绪调节观点,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消极情绪的调节,而且把情绪调节作为一次性完成的行为。过程观应运而生,而Gross提出的情绪调节两阶段过程模型,则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绪调节。他根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前或情绪反应之后,把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emotion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emotionregulation)。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