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1.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根据同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比、卢、挪、葡、意等。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成员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
3.    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南斯拉夫)成立的政治军事联盟。1955年5月苏联等八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有效期为20年。条约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就一切有关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进行磋商;设立一个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和一个政治协商委员会。同年6月4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历来有苏联将领担任。
4.    《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
也叫《泛美联防公约》、《西半球联防公约》或《里约热内卢公约》。1947年9月2日泛美联盟19个成员国(缺尼加拉瓜和厄瓜多尔。尼加拉瓜于1948年批准该约)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签订。主要内容:整个西半球都是条约所指的“联防”地区;这个地区的任何一国受到“侵略”时,缔约国要实行“共同防御”和“集体自卫”;经缔约国2/3多数的同意,就可决定任何一国为“侵略”者,并对其采取断绝外交关系等措施,直至“使用武装力量”。这个条约是1945年签订的《查普特佩克议定书》的具体化,当时美国利用这个条约,企图从军事上进一步控制拉丁美洲。
5.    《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签署的友好条约之一。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主要内容有:两的事业上结成政治军事上的联盟;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条约的签订,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苏两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双方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197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7次会议决定,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
6.    联合国安理会
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是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这5个国家对实质问题都拥有否决权,只有有1票反对就不能通过,即“大国一致”原则。常设委员会有:联合国军事参谋团、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监核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1994年生效,已获得15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该条约本着以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解决与海洋法有关的一切问题的愿望,本公约对维护世界和平、正义和全世界人民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8.    《蒙巴顿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1947年6月3日,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故名。同年7月英国国会通过。根据人民的宗教信仰,印度被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8月25日,印巴正式分治,英军同日撤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告终。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导致了1947年10月印巴战争的爆发,1949年停火并划定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分界线。1950和1956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