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猪口蹄疫防治.ppt

格式:ppt   大小:2,312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猪口蹄疫防治.ppt

上传人:yzhlya 2017/9/26 文件大小:2.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猪口蹄疫防治.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雷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2014年3月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
特征: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水疱、溃烂。
国际兽疫局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疾病。
我国农业部把口蹄疫列为第一类动物疫病中的第一个病。
口蹄疫简介
国际上的做法和国家要求
是人畜共患病
国际:政府赔偿、全扑杀
国内:少赔偿、少扑杀,免疫为主要手段
病原学
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是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放大150万倍似小米粒大小。呈球型或六角形,无囊膜。
有7个血清型,80多亚型。该病毒易变异。新的亚型在不断出现。型间互不交叉保护。型内各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保护,各毒株抗原变异很大。
1928年国际兽疫局决定采用O、A、C三型为国际通用的命名。
1948年命名了南非I型(SATl)、南非Ⅱ型(SAT2)、南非Ⅲ型(SAT3)。1954年报道了亚洲I型(Asia I)的存在。
感染--复制--进入血液--病毒血症--水泡
症状
不明显
1-2天
体温升高
2-7天
水泡破溃--溃疡、化脓---结痂---------------痊愈
5--7天
接触
空气
消化道
口蹄疫病毒感染机制
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感染动物向周围环境中排泄大量病毒,至少要持续7天。其主要传播方式是气溶胶传播,特别是在温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高湿度和适温有利于远距离的空气传播。感染猪可产生大量气溶胶,因此,常被称为“放大宿主”。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可感染多种动物,但以偶蹄动物动物最易感,野生动物和人也能感染
家畜中以牛(奶牛、牦牛等较水牛易感)最易感、其次是猪、再其次是羊易感,野生动物中野牛、驯鹿、野猪、大象均易感
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更易感
本病原来发生首先是牛、80年代后,以猪发病为主
传染源:
潜伏期可排毒,发病期排毒量最多。恢复期排毒量少。
分泌物和排泄物(水疱液、水疱皮、奶、尿、唾液及粪便)病愈动物带毒(2-3个月、牛24-27个月、羊7个月)。
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羊群带毒)
猪是“扩大器”(排毒量大)
牛是“指示器”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黏膜和皮肤)
传播媒介
畜产品(皮毛、肉品、奶制品)
饲料、草场、饮水和水源、饲养管理用具、运输工具
空气
流行特点
该病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往往牛、羊、猪在同一时间内发病。
近年来,猪发生有扩大的趋势
牛、猪、羊感染后,症状最明显的是牛,最不明显的是羊,而感染后排毒最强的是猪,其呼出的气体中FMDV是牛的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