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译者说明
本书系根据日本《化学》杂志一九七五年第一期至第十期连载的《实验
左安全に行ぅたぬに》(化学同人编辑部编)一书译出。全书分四章(另有
附录)。本书比较系统地详细叙述了化学实验通常接触到的危险性物质及装
置的安全处理与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发生人身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同
时,对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也提供了各种处理方法。其内容是从事化学专
业工作的人员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亦是一本内容比较丰富、简明扼要的实验
安全手册。本书在日本出版后,得到教育、科技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认
为本书使读者“重新认识实验的危险性”,“是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好指南”,
并且是一本“集中了实验安全初步知识的重要手册”。
鉴于当前我国关于上述内容的参考书籍较少,故特将本书译出。本书对
于正确、安全使用化学药品及实验器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万一发生人
身事故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以及加强对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等均有一定参考价值。它适合大专院校化学
专业的师生、化工及环保科技工作者、中学化学教师以及工厂化验员等从事
化学专业工作的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承蒙我院化学系主任郑显通教授详细审定,万仲文教授帮助校对,
并得到薛万川、黄文榜、张金海等同志协助校阅,何伟平同志帮助绘图,在
此一并衷心致谢。但由于译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或错误,衷心欢
迎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一九七九、九
于广西师范学院
化学实验安全手册
实验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危险,无论怎样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如
果发生事故,不仅使设备或人身受到伤害,同时精神上亦会受到很大打击。
若考虑到不仅会使自身受伤,而且还会危及他人,那么,应该竭尽全力防止
事故的发生。为此,必须认真注意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犯同样的
错误。
实验前必须作好周密的准备
实验前,不仅要对所用的实验装置及药品等进行认真的检查,而且,还
必须按照实验的要求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避免在着火时,防止尼龙或
的确凉等衣料熔化,衣着必须尽量做得合适,使之既不露出皮肤,又能灵活
地进行操作。同时,实验时常常需要戴防护眼镜,必要时,还应戴手套或防
护面具。
要遵照导师的指导进行实验,决不可随意蛮干。
采用不合适的操作方法或使用不安全的装置进行实验,常是发生实验事
故的根源。因此,实验时千万不可蛮干。并且,绝对不要在晚上独自进行实
验。
必须经常估计到实验的危险性
实验事故虽不可予测,但其危险性的大小是可以估计到的。即使对不大
了解的实验,也必须推测其危险程度而制订相应的予防措施。象下面这类实
验,必须十分注意,使之万无一失。
①不了解的反应及操作;
②存在多种危险性的实验(如发生火灾、毒气等);
③在严酷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等)下进行的实验。
必须充分作好发生事故时的预防措施并加以检查之后,才能开始实
验。
实验前,要先了解清楚需要关闭的主要龙头、电气开关,灭火器或急救
用的喷水器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以及清理好万一发生事故时退避的道路,明
确急救方法和联络信号等事项,才能开始进行实验。
不可忽视实验结束后的收拾处理事宜
实验后的收拾工作,亦属实验过程的组成部份。特别不可忽略回收溶剂
和废液、废弃物等的处理。
第一章危险物质的处理
前言
所谓危险物质,是指具有着火、爆炸或中毒危险的物质。其主要的危险
物质由政府的法令所规定。这些法令虽不是针对教育或研究机关的使用而制
订的,但是,贮藏或使用这些危险物质,都要遵守有关法令的规定,所以也
必须对它有所了解。兹将主要的法令与危险物质的关系列于表。
【表注】:除了这些法令之外,还有与公害有关的法令(如防止大气污
染法、防止水质污染法、防止海洋污染法、下水道管理法、关于废弃物的处
理及清扫的法令)及劳动安全卫生法、农药管理法、药物管理法、食品卫生
法等有关的法令。
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若不事先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质的性状,特别是着火、爆炸及中毒的危
险性,不得使用危险物质。
通常,危险物质要避免阳光照射,把它贮藏于阴凉的地方。注意不要
混入异物。并且必须与火源或热源隔开。
贮藏大量危险物质时,必须按照有关法令的规定,分类保存于贮藏库
内。并且,毒物及剧毒物需放于专用药品架上保管。
使用危险物质时,要尽可能少量使用。并且,对不了解的物质,必须
进行预备试验。
在使用危险物质之前,必须预先考虑到发生灾害事故时的防护手段,
并做好周密的准备。对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好防护面具、耐热
防护衣及灭火器材等;而有中毒危险时,则要准备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