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今名人在延安 
晋文公:名重耳,《史记》:“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狄即今延安一带。子长县有地名“重耳川”。
 董翳:《史记》:“(项羽)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高奴县治在今宝塔区东北。今富县牛武即得名于董翳在此筑城蓄牛备战。
 马超:三国蜀将。清《延安府志》:“(甘泉县城西北)四十里。有马超洞,与安塞接界,崇山峻岭,上有十余石洞。洛水迳其下,与青州城对峙。道通边塞,相传为马超屯兵处。”
 赫连勃勃:公元407年,自称天王,国号大夏。《梦溪笔谈》:“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延安府志》:“白浮图寺在(延川)县东南六十里,寺前有七冢,县人相传以为夏王疑冢云”,是延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盖吴:卢水胡人,公元445年据杏城(今黄陵境内)反魏,有众十余万,自称天台王,设置百官;次年,称秦地王,后为叛徒所害。
 刘迦论:延安人,公元614年举兵反隋,拥兵10万,自称皇王,建立大世,与隋将战于上郡兵败身亡。
 尉迟敬德:《资治通鉴》:“以光禄大夫尉迟敬德为鄜州都督”,监修富县开元寺塔。
 杜甫:安史之乱后,居部州羌村,后经延州,出芦子关。著有《羌村三首》《北征》《塞芦子》等。今宝塔区有地名“杜甫川”,建有“杜公祠”。 
 韦庄:晚唐诗人,著有《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七言五首》等。
 浑瑊:唐将,成宁郡王,葬于其封地丹州。《延安府志》:“浑碱墓,在(宜川)县北八十里三冢村。乾隆四十一年,巡抚毕沅重修,并书‘唐忠武王浑公碱墓八字’勒石记。”
 李元昊:西夏国君,公元1040年亲率大军10万从芦关、塞门沿延河河谷进攻延州,在延州西三十里处大败宋军,史称“三川口之役”。
 韩琦:宋代名臣。仁宗朝任陕西安抚使。《宋史》:“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
司马光:《司马文正公集》:“庆历甲申岁,余适延安”。著有《相思亭》《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城南八咏》《塞上四首》《游延安宿马太博东馆》《延安道中作》诗。
 刘光世:宋代名将,陕西保安军人(今志丹),曾任邮延路马步军副总管。追封廊王。明代刘伯温系其后裔。 
 杨文广:宋代杨家将之一,《宋史·杨业传》:“(范仲淹)与语奇之,置麾下”,在延州军中任殿直。
 木华黎:蒙古军统帅,公元1221年大败金军,围攻延安城,后陷鄜州。
 高迎祥:明末农民军领袖,陕西安塞人,崇祯元年揭竿于安塞,称闯王。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清《延安府志》:“(崇祯十六年)流贼李自成率众四万至延安”。彭孙贻《流寇志》载其:“改延安为天保府,米脂为天保县。”
 于右任:1918年清明,冒雨谒黄陵。
 杨虎城:1922年任靖国军第三路司令,为直系军阀所败,退入延安。
 张学良:1936年4月偕王以哲、刘鼎同周恩来、李克农在延安城内天主教堂秘谈,达成合作协议,史称“肤施会谈”。在其《自述》中云:“同周恩来会谈之后,良甚感得意。”周恩来亦道:“坐谈竟夜,快慰平生。”
 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1935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任抗大教员,主讲战役学。1939年乘飞机回莫斯科。
 斯诺:美者,1936年进入苏区,在志丹等地采访了中共领导人,著有《红星照耀中国》。1939年重访边区,毛泽东致词欢迎。1960年和1970年,又两次访问延安。
 张。1938年以祭黄帝陵为名,逃往西安,投降国民党。
 高岗:陕西横山武镇人,曾任边区保安司令、西北局书记、第一届边区参议会议长。
 邓宝珊: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1939年和1943年数度来延,中共中央均举行晚会欢迎。1944年毛泽东致信:“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王明:1937年11月飞抵延安,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38年任中共统战部部长,在延安再版《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而斗争》。
 光未然:诗人,1938年10月30日,带抗敌演剧第三队到达宜川圪针滩渡口,11月1日,东渡黄河开始酝酿长篇朗颂诗《黄河颂》。1939年元月,来到延安,因臂伤住进边区和平医院。2月26日,冼星海来医院看望光未然,两人兴奋地谈及合作一部大型诗乐作品。25岁的诗人口授歌词,抗敌演剧队战友胡志涛记录整理,5天后,《黄河大合唱》脱稿。3月11日,在月光映照的西北旅社,他一气呵成朗颂全诗。冼星海听后,激动地一把抓住词稿,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冼星海仅用6天谱好全部乐章。 4月13日晚上,《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在陕北公学礼堂演出。光未然带伤登台亲自朗颂《黄河之水天上来》。
 罗曼·卡尔曼:苏联著名纪录片导演、摄影师,著有《毛泽东会见记》和影片《中国在战斗中》。1939年,毛泽东在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