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暑知识普及.ppt

格式:ppt   大小:42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暑知识普及.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3/2/26 文件大小:4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暑知识普及.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暑知识普及 】是由【97756239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暑知识普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暑知识普及
第一页,共11页。
中暑表现--1
先兆中暑:大汗淋漓、头晕耳鸣、口渴、恶心胸闷烦躁、动作迟缓不协调、四肢无力等症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神疲力乏等症状,或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轻度中暑现象
未及时处理
第二页,共11页。
中暑表现--2—重度中暑
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无明显体温升高;
热衰竭:出现眩晕、恶心、晕厥、心动过速、低血压,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多见于老人、儿童、产妇、慢性病人
此时体温正常或稍升高
日射病: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初始可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高热40℃以上、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劳力性: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者多见
表现持续出汗、心动过速、甚至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肝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衰竭
非劳力性:好发于居住环境不良的老年人、慢性疾患者
表现为高热、无汗、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多脏器衰竭
第三页,共11页。
FirstAid---先兆/轻度中暑的急救
转移使人员脱离高温作业环境至荫凉处休息,给饮淡盐水等饮料
给药意识清醒者,可以给服
首选:仁(人)丹10~15粒/次
次选:藿香正气口服液5~10ml/次
降温症状较重但尚无严重危险、神志清醒者,可在其头、颈、腋下和腹沟处放置冰袋降温;可将患者
置于空调室内降温(使室温保持在
22~25℃之间);予以胸、腹、肢
体皮肤按摩擦浴,以利皮肤散热。
第四页,共11页。
;

FirstAid---重症中暑的急救1
转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保证脑部供血,解开衣扣,以利呼吸和散热,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予以更换衣服;
降温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可用30%酒精、白酒、冷水进行全身擦浴,将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待肛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不能耐受过低水温!
第五页,共11页。
FirstAid---重症中暑的急救2
补水意识清醒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给饮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应立即送医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
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别忘了打120
第六页,共11页。
预防中暑措施
第七页,共11页。
中暑预防1
补充水分
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水。
出汗较多时应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夏季人体容易缺钾而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多食时令蔬菜、瓜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乳制品即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第八页,共11页。
中暑预防2
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
大渴忌过饮大渴果饮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餐前和餐时不宜喝水餐前和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此对健康不利;
晨起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可选择的饮品
矿泉水
果蔬汁
碳酸饮料
运动饮料
功能饮料
牛奶及含乳饮料…
第九页,共11页。
中暑预防3
保持充足睡眠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第十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