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杜绝虚假新闻的几点思索.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杜绝虚假新闻的几点思索.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17/9/2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杜绝虚假新闻的几点思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杜绝虚假新闻的几点思索
(张家口日报社)
【摘要】虚假新闻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新闻报道者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借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新闻要素或细节与客观事实不符。这就是虚假新闻的真实本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失实却屡见不鲜,一则新闻虽然具有可读性,但是发出来以后,被指责与实际不符,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媒体还是身为媒体的编辑,信用度都会降低,不仅如此,虚假的新闻刊发以后,会对新闻受众的判断产生干扰,同时还会给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混乱。
【关键词】“关键词虚假新闻杜绝建议
在新闻机构层面产生虚假新闻的主要原因有,媒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家新闻法规不够完善、媒体内部对虚假新闻的约束机制和惩治措施不健全、采编流程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真实,不仅是新闻的生命,更是新闻产生以及发展的首要条件。
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虚假新闻的诞生,而根据调查分析,导致这种情况诞生的原因则是各个媒体之间无序的竞争。现如今,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因为虚假新闻经常以“独家”的方式出现,这就导致一些媒体乱了阵脚,由此使一些假新闻光明正大地进行刊登,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或过分依赖不可靠的信息源,采访不实不细,编校环节审核不严,极易产生虚假新闻。新闻采编的首要环节是要有一定的信息源,信息源的准确可靠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对信息源真实性的鉴别、审核,如果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或过分依赖不可靠的信息源,记者采访不实不细,编辑审核把关不严,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

一、新闻的几个要素是否齐全
新闻有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一个结果、一个实际意义,其中,实际意义贯穿于前面六个要素之间,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而在处理实际意义与前面几个要素的关系时,要明确,实际意义并不是前面几个要素的简单叠加。因此,新闻是否真实,就要求新闻工作人员以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编辑只要细心就可以很容易看出,虚假新闻存在的毛病,那就是几个要素不是很齐全,不是缺这个要素就是少那个要素。在时间上,虚假新闻经常使用“日前”“近日”等一些模糊的字眼;在地点上,喜欢用某县某村或者某人来代替,更有甚者,对新闻的事件过程只交代时间,不交代结果。有的作者很擅长造假,经常想当然的在稿件上添枝加叶。而这些作者一旦把造假当成一种****惯时,是很难停手的,他们被发现后,最多也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投稿,所以,各个媒体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通气,发现造假人员的时候,及时与各个媒体联系,并进行通报,让造假之人无处藏身,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惯造假的名单整理出来,一旦发现他们的稿子,就进行封杀,如此,定能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二、编辑要积累日常知识
由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只能在办公室进行审稿,不可能出现在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因此,判断一则新闻是否真假只能靠日常积累。比如:在稿件里出现“客机每小时能飞2 800公里”这样的字眼时,有常识的编辑一看就知道是假新闻。由于编辑不能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因此,可以多使用第一手材料或者多运用一些权威说法。任何一个采访,都是对素材进行加工的一个过程,如果连素材的来源都不真实,加工更是无从谈起了。很多记者在采访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