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地下室防水设计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地下室防水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地下室防水设计
《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登载了李书山、王天、牛光全、牛亚辉和朱祖熹等同志关于地下室防水设计的文章,发表了不同意见,引起大家关注。笔者认为,该刊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让大家争论,这是很好的举措。笔者主要从事膨胀剂及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讨论与应用,曾在该刊发表过关于构造自防水的文章,指出地下工程的特别性(地下室是埋于土中的承重构造,设计使用寿命在50~100年,而外包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只有15~20年),提出地下工程的防水新概念:构造自防水是治本,抗裂防渗更重要。固然,并不是排解迎水面的柔性防水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gb50108-2023)把构造本体自防水明确规定为“应选”.而不是原标准的“宜选”。这是我国地下防水设计的一大进步,订正了倚重柔性防水的错误设计观念。考虑到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施工缺陷,在标准中同时规定,依据不同建筑物的防水等级和使用功能,应在防水构造迎水面作一种或二种柔性防水层,这是非常科学的。但是否应“一刀切”?在设计和施工界仍存在不同看法。笔者依据本院的讨论成果和工程实践,对明挖法施工的地下室防水设计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争论。
1、关于柔性防水层的设计问题
李书山等从工程实际动身,指出地下室底板迎水面柔性防水层的种种弊端,主要是“柔性防水层与需防水的构造主体实际上是不密贴,防水层与构造底板之间简单产生剥离脱落”,“柔性防水层只要一处有缺陷而漏水时,则整个隙缝将会布满水,柔性防水层失去其意义”。因此,他们建议改为背水面刚韧性防水,即在底板面上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渗透结晶刚性防水材料等作内防水层。而王天网认为“地下室内防水,无论选用卷材还是涂料都和基层难以到达坚固粘结。一旦混凝土渗水,会把内防水层破坏,劳民伤财”。牛光全认为“从原则上否认外防水是不恰当的,外防水将水拒之地下构造物之外,是真正的防水层,实为上策;一旦地下水侵入地下构造,内防水层就难以长期反抗水压,难免渗漏之虞,应当视内防水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笔者同意王天、牛光全之观点,在迎水面作防水层是阻挡水侵入混凝土构造的附加措施,从理论上讲得通。在背水面作防水层,如何防止地下水侵蚀混凝土,这一内防水层能否抵抗水压产生的渗漏,令人存在疑虑。作为标准不能把外防水改为内防水,这是原则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反映,近年地下构造长大化,地基简单,且受施工气候和工期影响,搞好外防水、使其“天衣无缝”的确困难。以笔者指导施工的地下室为例:武汉面尺寸161m×153m,用sbs卷材作外防水层,正值雨季施工,由于工期紧,雨停稍干后就铺卷材,施工时也没有涂刷潮湿界面隔离剂,这层外防水整体质量就难以保证。该工程采纳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竣工五年无渗漏,业主认为,防水全靠混凝土。
笔者遇到很多地下室为桩板构造,桩头几百个至几千个,底板与桩头的柔性防水层如何联成一体,施工单位非常头痛,质量也难以保证。难怪李书山等提出内防水的工法。笔者不是反对外防水做法,在实际工程中,的确存在设计与施工、防水施工与工期等冲突的现象,外防水犹如虚设,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构造自防水是否牢靠
王天认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在南方胜利事例多,而在北方胜利者鲜见。由于“混凝土密实是阻挡渗水的关键,然而高的密实度又很难到达”,“既然自防水难以实现,外加柔性防水层对混凝土构造进展爱护就成了必需”。我认为这一观点颇有偏误。从1990年起,我国大力进展泵送(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参加减水剂后,~,而混凝土的坍落度从60~80mm提高到160~180mm,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淌度,只要稍为震捣,混凝土变得很密实,极少消失蜂窝现象。大量工程实践说明,这种泵送混凝土不但强度高,而且抗渗标号大于s15,渗透系数远小于(5~8)×10-10cm/s。依据我国现有混凝土技术,使混凝土高度密实已不成问题。由于混凝土存在收缩开裂的弱点,可能成为渗水通道,我国在设计上采纳每30~40m设一道后浇带,等混凝土收缩40~50d后再用膨胀混凝土回填,这是解决构造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近10多年来,很多地下工程采纳补偿收缩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作地下室的构造自防水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地下构造的抗裂防渗功能。据2023年统计,全均40kg/m3计,折合防水混凝土达2023万m3。目前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已普及,混凝土质量已大大提高,这是地下构造自防水的保证。另外,王天提出的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施工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其实在柔性防水层施工中也存在,这只能靠工程质量“终身制”去解决。
3、外防水层设计是否应“一刀切”
gb50108—20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实施后,北方很多设计院不管地下室大小,一律要设外防水层,由于要执行标准。而在南方很多地下室设计中,尤其底板为桩板构造,或反梁底板,或1~2m厚的大底板,多采纳混凝土构造自防水而取消外防水。这就存在是否“一刀切”问题,它的依据是什么?
笔者认为gb50108—20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要遵守,它是胜利阅历的总结,但是,也要依据地下室的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进展切实可行的防水设计。对于地下有侵蚀水的地下室,一般要设外防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