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833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ppt

上传人:luyinyzhi 2017/9/30 文件大小:2.7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染病预防政策
传染病基本常识
概念:传染病是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一类疾病,它可以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严重威胁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的病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C. 丙类传染病的病种(监测管理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传染源有三种:病人、病源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病源体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若暴露与此类致病因子后可能受到感染或发病的人群)
预防控制传染病原则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相关统计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调查显示,“十一五”规划期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累计报告379348例
有效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46万人
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以内,血吸虫病防治达到疫情控制标准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持续改善,%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
传染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
治疗性预防措施
预防性措施
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三管一灭,饮食、水、粪,消灭苍蝇)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
防护措施
携带者的检查措施
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二)切断传染途径
对许多传染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常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但因各种传染病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如对肠道传染病,重点在搞好粪便等污染物的处理及环境消毒;对于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是空气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
《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水利、林业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组织消除农田、湖区、河流、牧场、林区的鼠害与血吸虫危害,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动物和病媒生物的危害。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 必要时当地政府可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批准,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等措施
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进严格消毒处理,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主要有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以及给予高危人群预防性服药两大类
其它补充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 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 对实验后的样品、器材、污染品等,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消毒后处理; 对传染病菌种的保存、携带、运输和供应实行严格管理。
从事饮水、饮食等易使传染病扩散工作的从业人员,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尸体处理和解剖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