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医临床基础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临床基础论文.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9/3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临床基础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临床基础论文
论营卫不和与桂枝汤
摘要:营卫的生理病理营即营气,属阴;卫即卫气,属阳。二者均来源于中焦脾胃所化之水谷精微,但其组成与分布是不同的。《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檦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营气、卫气,一阴一阳,阴阳互根,卫阳靠营阴的内守而不逸脱,营阴靠卫阳的护卫而不泄漏。本文主要论述了桂枝汤证营卫不和病机的本质是营卫俱不足,并且营卫不和有表里之不同的表现, 在表易见, 在内者鲜识。
关键词:桂枝汤营卫不和
正文:
营卫理论始于《内经》, 仲景加以发挥并创调和营卫之主方----桂枝汤。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之首, 药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组成, 功效是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桂枝汤在临床应用甚广, 但对调和营卫的理解却各抒己见, 唐克强认为桂枝汤应属和剂,即和解表里,调和营卫,协调阴阳气血。沈济人认为桂枝汤应归属补益剂, 是通过补益卫阳之气发挥功效的。刘学华也认为桂枝汤证本质是卫阳不足, 营卫不和。柯韵伯认为: “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乃滋阴和阳,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对桂枝汤具有补益功效颇有同感, 其补益乃滋阴和阳即补益营卫, 且认为桂枝汤实现和营功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补益营卫。
1、营卫的生理病理
营即营气, 卫乃卫气。营气和卫气的生理特点在《内经》、《难经》中记述颇多, 《灵枢· 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 卫在脉外, 营周不休, 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难经· 二十三难》说: “血为营, 气为卫。”由此可见, 营卫的阴阳属性是营气属阴, 卫气属阳。人体阴阳不可分隔, 当相辅相成, 协调平衡, 营气和卫气亦如此, 两者相互连接, 相互联系, 循环不止, 周流不休。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亦具有阴阳属性。《灵枢· 邪客》说: “荣气(即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灵枢· 本藏》云: “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膝理, 司开合者也。”因此, 营气的功能主要是濡养脏腑机体, 卫气的功能主要是温煦、固外、调节膜理的开合。营卫之间失于平衡, 其病变如《素问· 逆调论》所云: “营气虚则不仁, 卫气虚则不用, 营卫俱虚, 则不仁且不用。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据《内经》所述, 营气病还可见肌肉枯、气道涩、昼不精、夜不唉等症, 卫气病还可见寒热、漏泄等症, 均与阴阳属性相合。治疗亦从阴阳两方面着手, 据《素问· 调经论》所云, 营气病当补血调脉, 卫气病当补气调卫。《内经》中这些营卫理论, 为后世认识营卫不和的主要表现和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2、《伤寒论》中营卫不和的证型及治疗
营气、卫气运行周身, 布散体表, 故风寒外袭,必先影响营卫的运行及功能, 导致营卫不和之证。换言之, 太阳病变提纲中所列“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均为营卫不和所导致。太阳主人一身之表, 为营卫游行之所,
故风寒外受首犯太阳。人体正气不虚,御邪于表, 营卫分行于脉之内外,奋起抗邪而脉浮;风寒外束太阳经脉, 气( 卫气) 血( 营血) 运行受阻,‘项为太阳之专位’, “不通则痛”故头项强痛; 营卫抗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