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丹尼森大脑体操
大脑体操的创始人是享誉全球的著名教育学家保罗·丹尼森博士,从1969年,他专题研究如何消除“学习功能障碍”,在深入研究大脑发育、大脑潜能、心理学、运动机能学、东方医学、瑜伽、神经语言程序学等诸多学说的基础上,创造了大脑体操,并于1981年,首次提出了教育运动机能学的理论。
小时候,因煤气中毒和视力障碍,丹尼森吃了不少的苦。为了解决自己学习上的困难,他摸索出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激活大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教育运动机能学理论认为,为了减少学习压力,左右脑及全身应该用某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丹尼森为了开发与之相关联的动作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他发现,人的身体受到某种压力时,常常只用左脑或右脑进行思维,而不能最好地发挥其机能。为了激活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他设计了一套大脑体操。大脑体操的动作约有25种,其中有活动双眼的绘图动作,有锻炼听觉的动作,有促进身体左右部分和左右脑互动的动作,还有把后脑信息让全脑处理的启发神经膜的动作,更有能快速处理最新信息的动作。
人类天生具有高超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为什么这种本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反而减弱了呢?我们误认为只有大脑才与学习、思考、创造和才智等技能有关,而忽略了心灵最基本与神秘的一个层面:我们的身体、感觉、动作、情绪,大脑的整合功能与我们身体之间的关系是根深蒂固的。通过身
体的感知,信息才能传递给大脑,大脑加以整合,进而创造出新的可能性。我们是用动作来表达我们的知识,并在环境变得愈来愈复杂时加强我们认知与辨别能力的。人类心灵与身体是不可能分离的。
大脑体操的原理可以称之为教育运动机能学,通过自然、简易的动作与练忆达到高效能。
丹尼森把人脑的运作分为三个范围:左右两侧、前后与上下。我们先简略地介绍一下脑的结构,然后再看大脑体操如何影响我们的脑、神经与肌肉系统的运作。
人脑是“三位一体”脑,包括人类脑、哺乳动物脑、爬虫脑。人类脑位于顶端,是人类特有的大脑神经皮质部分,我们用它来观看、倾听、说话、思考、判断和创造力;哺乳动物脑位于人脑的中间部位,主导身体的韵律,控制我们的情绪,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性能力,它在记忆方面也扮演一个关键性的角色;爬虫脑在脑的底部,叫脑茎,它控制我们的直觉反应,如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脑茎后方的后脑,主控复杂和高难度的动作,如走路、平衡,以及控制自动化的身体功能,如呼吸、心跳快慢等工作。在脑茎上端另有一个对知觉和学习有关键性影响的网状激活系统,它是允许信息进入皮质做思考的总开关。
大脑皮质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控制左边的身体,负责左右半球之间讯息的传递是中枢神经。幼儿在爬行时会同时用到左右两边的身体,建立左右脑之间的神经网络,同时也培养眼睛、耳朵与身体其它部位的协调。爬行不够、走路太早的孩子后来在学习上会经常遇到困难,多做跨中线运动可以弥补小时候爬行不足,能够让信息顺
畅地在“左右两侧”交流,是读、写与沟通的基本条件。另外,“左右两侧”对能够同时做动作及思考也非常重要。
前脑和后脑及脑茎之间的运作是否顺畅,对理解能力有关键性的影响,丹尼森博士称之为“专注”次元。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就会因无法把整体与细节之间的意义搞清楚,而在注意力和理解上发生困难。
守中是能够让顶部的大脑皮质、底部的脑茎与后脑的运作取得协调。与这有关的技能有:组织能力,表达内心感受、情绪的能力,内在的踏实感,清楚自己的界限,处世做人能合乎情理而不是过度地感情用事。多做能量静功与强化态度的动作可弥补这方面的失衡。
当身体紧张时,信息就不能顺畅地流动,思考、学习就会遇到障碍与困难。大脑体操的动作就是在改善人脑上下、前后与左右之间的沟通功能,促进脑神经与身体感官系统之间的
联系,让原有的内在学习本能释放出来,使学习处于低或零压力,有创意地将潜在的智能与体能表现出来。这些动作也可以帮助化解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情绪问题。
大脑体操的动作旨在改善人脑上下、前后与左右之间的沟通功能,促进脑神经与身体感官系统之间的联系,让内在的学习本能释放出来,使学习处于低压力或零压力,有创意地将潜在的智能与体能表现出来。
统一身体与大脑机能的大脑体操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大脑机能的简单身体运动法。其动作简易,、耳、手、脚与全身之间的协调。这是他们为未来学习、生活打好基础的关键。
大脑体操简单易学,常做可迅速消除压力,使学习更轻松,达到开启智能、增加脑部神经网络功能的效果。
1990年,大脑体操第一次被美国国家学习基金会选拔为现代领先的教育工具,之后每年都得到同样的肯定。后来,大脑体操被推广到80多个国家的数千所学校,同时也被广泛地用在企业、专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