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免疫组化的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免疫组化的应用.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免疫组化的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免疫组化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技术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免疫组化技术就应用于病理诊断,对于肿瘤的诊断、分类以及预后的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准确性。就文献的复****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深入学****这一技术的原理有利于日常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更好的开展以及对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夯实基础。
IHC是组织化学的一种。组织化学又可称为特殊染色,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或细胞的化学成分进行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定位地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特殊化学成分(如蛋白质、酶类、核酸、糖类、脂类等),同时又能保存组织原有的形态改变,达到形态与代谢的结合。
IHC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和定位组织中的某种化学物质的一种技术,由免疫学和传统的组织化学相结合而形成。IHC不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具有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和代谢变化结合起来,直接在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的存在的特点。
IHC染色方法有很多,按标记物的性质可分为荧光法(荧光素标记)、酶法(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免疫金银和铁标记技术;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间接法;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标
记的葡萄糖聚合物(labelled dextran polymer,LDP)法,以及亲和连接,如标记的链亲和素-生物素(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LSAB)法等,其中LSAB法和LDP法是最常使用的方法。
IHC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良恶性的判断。由于反应性增生与肿瘤性增生在B淋巴细胞增生的克隆性上有区别,反应性增生呈现单克隆性增生,而肿瘤性增生呈现多克隆性,我们可以通过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抗体来检测。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素(Cycling),核抗原(Ki-67)通过对肿瘤细胞增生的程度作出评价,从而提示增生细胞的良恶性。
2、确定肿瘤分期。肿瘤分期是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判断肿瘤是否浸润、有无淋巴管或血管侵袭。
3、细胞属性的判定。通过特定抗体标记出细胞内相应的抗原成分,来判定细胞的属性,确定肿瘤的来源。如细胞角蛋白(CK)是上皮性标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AS)仅见于前列腺上皮等。通过对这些抗原的深入研究,我们还可以借此确定来源不明的转移瘤的原发部位,如PAS阳性可考虑前列腺转移;CK20阳性可考虑肿瘤来源于胃肠道癌、胆管癌、胰腺癌中;等等这些都为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依据。
4、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转移灶。在常规组织切片中,辨别单个或几个转移性肿瘤细胞很难,淋巴结内窦性啧啧细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