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仫佬族“依饭节”的宗教学探究.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仫佬族“依饭节”的宗教学探究.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7/10/1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仫佬族“依饭节”的宗教学探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仫佬族“依饭节”的宗教学探究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里沉淀了丰厚的人类发展信息,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变迁。各种各样的宗教派别在具备一定的完型后都以相对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它的宗旨。仫佬族“依饭节”仪式的形成有其发生的历史根源,在经历“儒、释、道”三大宗教的洗礼后同其原始的民族信仰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一种自发性的宗教,成为仫佬族人民表达他们信仰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仫佬族;依饭节;宗教

考察一种仪式具不具备宗教属性,必须先从宗教的构成因素着手。宗教学家一般把一种寄教的构成因素归为三种表现形态之下:即“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社会形态。第一种形态包括教义、信条、戒律、神话等;第二种形态包括礼拜、祈祷、布施、讲经和其他宗教活动;第三种形态包括教堂、教派、寺院组织等。下面我们看依饭仪式是否存于此三种形态中。
神话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创造,反映了他们的集体心理,凝聚着他们的劳动结晶。“依饭节”的形成源头也跟多种神话传说有着亲密的关联,为“依饭”节的渊源提供了“神秘"的理论依据。此外,在做“依饭”的经文本里有许多劝世歌,内容都是规劝族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简朴、和睦乡邻等等,不难看出仫佬族的淳朴民风,切合着儒家文化的根蒂;另一方面在中国王权四面扩张时上行下效奉儒家为正宗的中原文化也在这里表露出来,反映出民族
“小”文化向中原民族“大”文化的靠拢,表达仫佬民族对儒家所一向标榜的“仁、义、礼、智、信”的透悟,并从原初的口传心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也是做“依饭”的初衷之一。从祈求“神灵"赐福到规人劝世,反映出他们在契合着宗教的功能倾向的同时已经从原始“神灵”崇拜上升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一大进步。在宗教社会学的代表人物韦伯那里,宗教之所以为宗教而区别于原始巫术是因为宗教能给社会带来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信众的共同信仰而物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这种精神来源的信仰之初虽脱离不了最原始的信神崇神,但是这种信仰一旦凝聚成一种精神,并成为宗教教义的蓝本,便很快转化成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依饭节”也表述着这一现象,虽然没有系统的教义、信条,但它的内在因素如整套的经文文本、层次鲜明的神系、按部就班的仪式程序,加上丰富的音乐、舞蹈,都会对人的观念和思想产生影响,进而形成宗教的情感和体验。信仰是宗教的一个翅膀,当这种意识上的信仰转化成现实的利益,那么信仰也就更具有凝聚力,宗教心理也会更加成熟。“依饭节”表达出来的这一理论特征使它具有了宗教的色彩,这是从宗教学的第一个层面来考察的。
宗教学所表达的第二种形态是实践的,仪式恰是这一实践的彻底贯彻,虽然没有像基督教那样严格的礼拜、布施、讲经,“仪式”在这里成了宗教实践的代言体,并且表现的是那么强烈。这在中国各个民族宗教性活动中都有体现:如瑶族的祭“盘王”仪式、壮族的“跳南堂”、侗族的
“做愿”、毛南族的“还愿”等等,仪式成为宗教现象的一个符号。“依饭节"的仪式包括仪式程序、神系、经文唱本、法器、咒语、音乐、舞蹈诸因素。仪式程序包括开坛、请筵、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送圣七个步骤,表现在酬神、娱神、人神同乐三个层面上。所请之神多达数十位,敬神三十六,有“三元”祖师神、“三祖"家仙、“梁、吴”二帝、保护神“白马姑娘”等,也有从汉族和其他民族神系引入的神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