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悠悠亳州绵绵酒
亳州地处中原腹地的淮北平原。公元前16世纪,商汤在这里建都。《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奔谯郡;关云长刮骨疗毒一章介绍神医华佗是沛国谯郡人,这里的谯郡就是现在的亳州,曹操和华佗都是亳州人,是老乡。而且,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一代圣哲庄子也是亳州人。亳州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也许正是秉承这样的文化渊源,才有了源远流长的亳州酒文化。
酒香自古浓郁
华佗和曹操为家乡开启了两个著名的行业,中药和白酒,这两个被称为中国国粹的行业,千百年来一直深深惠泽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妙手回春治百病的华佗,为当地人民留下种植加工中草药的技术。亳州盛产一百多种中药材,其中大路产品五十多种,菊花享名全国,白芍驰誉东南亚。亳州历来药业兴盛,药商云集,拥有“药都”美誉。
酒是“百药之长”,在“药都”当然少不了酒,酿酒业在亳州一直非常兴盛。史料记载,宋朝时亳州酒课(即税)在十万贯以上,居全国第四,酒税数额之多,亳州历史上酿酒业兴盛由此可见一斑。亳州的酿酒作坊一直很多,在明朝万历年间,减店(今古井镇)一带有四十多家;解放前,亳州城内有大小作坊五十家之多。
据《亳州志》记载,亳州曾经出产的酒从品种上可分为高粱酒、明流酒、小药酒、双酸酒、福珍酒、老酒、三白酒、竹叶青、状元红、佛手露等。品种之多,可见酿酒技术很发达。
“九酝春酒”是源
曹操与亳州的白酒有什么关系呢?这要从他上贡“九酝春酒”说起。
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久负盛名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奏酿造方法。曹操在《上九酝酒法奏》中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十渍曲,正月解冻,用好稻米,滤去曲滓,便酿……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善之,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献上。”
所谓“春酒”,即春季酿造的酒。所谓“九酝”即分九次将酒饭投入曲液中。从曹操上贡“九酝春酒”开始,亳州的酿酒历史最少可追溯到一千八百年前,这说明亳州酿酒技术在过去就很发达了,对亳州酿酒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井贡酒正是在继承“九酝春酒”的基础上才诞生的,古井贡酒的“贡”字源自曹操进贡。
在历史上,亳州的酒又以“减酒”闻名。“减酒”即减店(古井镇)出产的酒。从明朝以来,民间一直流传“涡水鳜鱼黄河鲤,减酒胡芹宴嘉宾”的饮食佳话。“减酒”的代表首推怀氏“公兴糟坊”酿造的酒。根据怀氏族谱记载,怀家是三国时吴尚书怀述的后人,曾经
“经商过亳”,明初由南京迁移到减店。“公兴糟坊”历经九代,于1952年停业。1959年在“公兴糟坊”废弃的两条窖池上,由国家投资兴建了亳县古井酒厂,在减酒传统的“老五甑”操作工艺基础上,吸收现代酿酒技术,酿造出浓香型风格独特的“古井贡酒”。后来因为古井贡酒驰誉海内外,减店改名为古井镇。
饮酒之风蔚然
“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虽然说饮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是亳州作为酒城,饮酒的风俗更加浓厚,酒已融入亳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亳州,婚丧嫁娶自然少不了酒,办喜事是用酒最多的时候。亳州办喜事都是两天时间,亲戚朋友平时疏于见面,现在都是专程来祝贺的,正好有时间喝个痛快,于是划拳行令,使本来锣鼓喧天的喜事更加热闹。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