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2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1)苗种培育主要设施①场址选择
选择海流畅通,附近无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污染。远离河口,无大量淡水注入,盐度在25‰以上,水质清新。交通、供电及淡水来源方便。附近有适合稚贝中间育成的海区或养虾池。②设备条件

一般为水泥池长方形,半卧式,~,长×宽为3米×5米,水体在20立方米左右;池底有1%~3%的倾斜度,排水口径宜粗些。育苗间保温好,弱灯泡照明即可。

水泥池,~,水体6~8立方米,总水体与培育水体之比为1:1或1:2;受光好、保温好、池底有3%~5%的倾斜度。

一般建在育苗室内,要有两个轮换使用,预热水体与培育水体之比为1:2或1:3,保温条件好。

砂滤池可建在预热池之上,过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10或1:20;如果是砂滤罐过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30~1/40。

应尽量建于地势较高处,靠沉淀池水位差自流引水,沉淀池宜分隔多
个轮流使用,总容量为育苗总水体的2~3倍,池深2米以上,池顶加盖,上部留有溢水孔和进水孔,池底应向排水口倾斜一定坡度,排污管口加阀门,出水口宜高于池底约30厘米。使用中至少每周洗刷一次。

要求光线好,可调、控温好,保种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15~20。

1
通常分为一级泵和二级泵。一级泵将海水抽至沉淀池;二级泵通常将沉淀后海水加压送进过滤罐,或将贮水池水送入换热设备。水泵的选择需根据生产能力和水池的地理位置来确定技术参数。

一座500立方米水体育苗室,需要配置1~2吨蒸汽或海水锅炉一座。

可用罗茨鼓风机,或用活塞式电充气机。

用于停电时临时供电,其功率应按用电量而定。

显微镜、解剖镜、藻种瓶、三角烧杯、烘箱等。
(2) 扇贝人工育苗技术
①饵料培养
扇贝育苗常用饵料种类为: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及扁藻等。

一级扩种的容器可用10000~20000毫升的细口玻璃瓶。洗净经烘干箱消毒。所用的海水需经煮沸消毒,冷却后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如扁藻:氮:磷;铁=20:1:)接种前必须严格镜检,用纯净藻种接种。接种后瓶口要用消毒纸封口。不同种类的藻种瓶要分别放置,藻种瓶要放在室内光线较好的地方,但要避免光照直射。扁藻最适宜照度为5000~10000勒克斯,每天至少摇动瓶子三次以上。每隔2~3天加一次培养液,若繁殖旺盛则每天加一次,加入量为藻液的1/4~1/5,如此接种后5天左右,可达最大繁殖密度,可及时供二级培养使用或及时分瓶。分瓶后按上述比例添加培养液。

目前生产上基本不用二级培养。即用微藻饵料池作生产性培养。池子和池内一切用具(如搅拌器、通气管、气头)均如前所述方法消毒。池内加上10~20厘米深的培养用水,加每立方水体添加氮:磷:铁=20~30:1:(指培养扁藻)。
接种时,先镜检藻种,禁用原生动物污染的藻种,藻种的接种量为总水体1/3~1/5,具体 2
视备用藻种量的多少而定。
②亲贝标准及入池时间
,在繁殖季节进行挑选,分开雌雄。
;性腺丰满、个体健壮,无死亡或死亡量少;软体部肥满,出肉率40%以上。
,山东地区可提前至2~3月份;辽宁地区可提前到3~4月进行。虽然提前入池可以使亲贝的性腺提前成熟,但是入池时间越提前,用于亲贝蓄养促熟供热的成本就越高。
③亲贝促熟培育
在亲贝蓄养的同时,逐步提高水温促进亲贝性腺成熟。

适宜培养密度为80~120个/米3。

以亲贝促熟开始时海区自然水温为基数,以每天升温1℃的幅度逐渐将温度提高到亲贝产卵温度后恒温培育。栉孔扇贝可恒定在16~18℃,在临近产卵时保持温差为±℃以内。扇贝在4摄氏度以上的积温达到190-200摄氏度生殖腺成熟。

每日需全量更换新鲜海水,彻底清除池底污物。

常用单胞藻类为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日投喂量以每天25万~30万/毫升细胞,分10~12次投喂。
在蓄养亲贝时,由于水温太低,饵料难以大量培养,可采用鼠尾藻等藻类榨取液做饵料,辅助解决饵料不足的问题。这种榨取液混有多种底栖硅藻(如曲舟藻、圆筛藻等)和大型藻类的细胞和碎屑,有利于亲贝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亲贝的生长和性腺发育,提高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