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科技公司国庆征文
1949年,父亲脱了三天土坯,拉稻草,盖起三间小草房。草房很矮很土,却结实,草房大门朝东,两扇木门光鲜有气势,门上一幅黄漆对联,是毛主席七律中的一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下面黄漆
漆了朵花,花上有个“忠”字。小小的木窗,光亮很暗,但足以遮风挡雨。
草房经历过几次洪水的冲击。1954年、1965年、1972年均发过几次较大的洪水,特别是1972年那次洪水,来势凶猛,20多天才退下去。草房浸泡在水里,后檐倒过几回,土坯墙体遇水塌了一大片。父亲用板车拖回几十捆架柴,买来石灰,揣灰修补。
村人劝道,手揣石灰会开裂的,父亲说,我不能看着家就这样倒了。就这样,父亲晚上点着香油灯,没日没夜地修补。此后羸弱的草房一直在修修补补中度日,两年后终于支撑不住,即使父亲奢侈地用大片石来砌,也无济于事,草房终于倒了,除了那两扇门,什么都没留下。
那时父亲月工资30元钱,母亲在生产队上工,地里刨食,收入甚微,要想盖房子绝非易事。1976年,村里大队部拆了一间老房子,将拆下来的砖、瓦、房门及门上的锁等,一共作价25元钱,半卖半送给我们。
父亲又东挪西借,终于盖起两间七架梁瓦房。房子一米以上是颜色深浅不一的青砖,一米以下是形状大小不一的大片石。屋里水泥横梁,木头橼子圆溜光亮,前、后门宽敞透亮,屋里砌上大灶,炊烟一起,整个屋子都是暖的。窗户安了带花纹的玻璃,手巧瓦匠在房檐下用彩笔勾勒出兰叶花草,很有一种新气象。父母亲经常看着新房子乐,我更是欢喜得不得了,用铅笔在门边青砖上歪歪斜斜却很认真地写下:这是我们的新家。
几年后,家家户户用上了煤炉,父亲扒掉大灶,在房子左侧用棉毛毡、芦席和盖房剩下的次品砖搭了个5平方米的简易小厨房。由于材料简陋,一遇刮风下雨,父亲总
要爬上去修补。
到了1985年,村里先富起来的人纷纷盖起小洋楼,买了摩托车。这时期父亲的工资也番了三四倍,母亲勤扒苦作,自留地种的庄稼蔬果也有了丰厚的回报,但离盖楼房还相差甚远,父亲便在屋子的前面又建了两小间五架梁瓦房,一间作厨房,另一间给我作房间,原先的简易小厨房用来摆放农具等什物。这样一来,在前后房子的中间,就有了一大块空地,父亲在空地边侧栽上柿子树、栀子花、葱蒜青菜,余下地方全做成水泥地,形成一个小小院落,这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