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范 仲 淹 中外文艺赏析.pdf

格式:pdf   大小:377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范 仲 淹 中外文艺赏析.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10/4 文件大小:3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范 仲 淹 中外文艺赏析.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华古典精华文库






范仲淹
范仲淹· ·




北宋改革思想家


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
官到毫州(今安徽毫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
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
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
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
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
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
家范仲淹。


自幼孤贫勤学苦读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他的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
国中吴节度判官(苏州钱粮判官),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
范仲淹· ·

秘书监。父亲范墉,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一同投
宋,端拱初年( 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
事长官的秘书)。端拱二年( 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徐
州,次年( 年)父亲不幸逝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
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家山东
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音
),在朱家长大***。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
了励志, 岁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伴灯
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那时,
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
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一顿饭。
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
自己的乐趣。范仲淹看不惯朱家兄弟奢侈浪费,无所事事,便
多次规劝,不料,朱家兄弟听得不耐烦,有次便脱口说道:
“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一怔,觉
得话中有话,便追问为什么,有人告诉他:你乃姑苏范氏之子,
是你母亲带你嫁到朱家,听罢方知。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
和震动,下决心脱离朱家独立生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
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
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独自前往南京求学去了。

范仲淹为什么要投南京呢?因为此地是人烟稠密的大都
会,教育事业发达,这儿的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之一,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的学院读书,
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
范仲淹· ·

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
得。

范仲淹入学后,皇帝来了也不出去观看,昼夜不停地苦读,
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来驱除倦意,
他的食物很不充裕,甚至不得不靠喝粥度日,甚至粥不充,一
天只能喝上一顿,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生活,范仲
淹却从不叫苦。这种情况被他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南京的
最高长官)的儿子看到了,回家告诉了父亲,于是留守就叫人
给范仲淹送来许多饭菜。可是,几天过去了,食物都放坏了,
仍不见范仲淹尝一口。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
“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巳****惯于粗茶淡饭了,如果
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功夫不
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精通儒家经典,
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他通过科举考试,在年考
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
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
这时,他把母亲接来,赡养事奉。年,他调任集庆军节度
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安徽毫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
从八品),方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范仲淹入仕后,最初十余年,一直担任地方上的小官员。
他每到一地总是踏踏实实地做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并且
干得很有成缚。宋真宗天禧五年( 年),范仲淹到泰州
范仲淹· ·

(今江苏泰州市)任西溪镇盐仓监官,掌管盐税。他看到泰州
及楚州(今淮安)、通州(今南通)、海州(今连云港西南)各
州,因唐时所建捍海堤年久失修,早巳颓坏,每年秋季海潮泛
滥,往往阡陌洗荡,庐舍漂流,人畜丧亡,盐灶也多被冲毁,
灾情十分严重。退潮以后,过去的良田都变成了不宜耕种的盐
碱地,老百姓无以为生,只好携家外逃。这件事本来不属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