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7/10/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摘要〕长沙望城传统戏曲文化深厚,自明代以来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戏曲之乡,但近年随着时代演进与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戏班发展条件与演练设施亟待改善,戏曲表演的欣赏与普及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以及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有待加强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望城戏曲文化的发展日益萎靡,困境重重。今后望城可以在完善戏种戏班信息整理,建设新康戏乡等方面推动望城戏曲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及戏曲活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望城着力打造“新康戏乡”的文化产业布局。
〔关键词〕长沙望城戏曲文化发展困境
长沙望城,具有深厚的戏曲文化传统,明代以来,境内先后活跃着湘剧、弹词、地花鼓、花鼓戏和皮影戏等。但随着世易时移,望城众多戏种、戏班逐渐衰落消失,繁荣局面也一去不返,目前演出较多、较流行的剧种仅花鼓戏和皮影两种。望城皮影的特点:一是前脚短、后脚长;二是影人大,一般高一尺四寸左右;三是旦角手分两节,称“兰花指”,为别处所无[1]。望城皮影班社旧有上河西与下河西之分:上河西以邢氏班子为代表,下河西以“乌山堂”为主[2]。据望城区文化馆2016年戏曲普查统计,望城区现存主要皮影戏班有两个:一是何志明的庆明皮影艺术班,为民间班社;二是朱国强的重亮皮影艺术有限公司(皮影艺术团),为民营团体。“花鼓戏和秧歌戏一样,是一个大的民间戏曲系统,南方各地都有表演踪迹,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等省[3]。
”望城花鼓戏作为长沙花鼓戏中的一支,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经历代艺人不断发展和创新,已由民间的“对子花鼓”发展成多行当的本戏。望城区现有花鼓戏团主要有7个,1个国办团体,3个民营团体和3个民间班社。其中望城区花鼓戏剧团(今为雷锋艺术团,但二者仍同时挂牌)和新康戏乡兰桂演艺有限公司(新康剧团)最为知名。望城花鼓戏和皮影戏的发展现状折射出望城戏曲文化发展中的严峻问题。鉴于此,调查和了解望城戏曲文化发展现状,发现并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戏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设施和条件,已成为望城区开发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保护和复兴当地民间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打造中国最具魅力湘江古镇群,做足戏文化及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建设以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戏班的发展条件与演练设施有待改善
。望城戏班只有极少数固定表演艺人,大多数戏班参加表演的成员是临时组合搭配的,戏班成员构成多元化,参加表演的队伍长期以来并不稳定。传统戏班一般都有固定的班主和演出人员,如今的望城戏班成员则处于不固定、自由走穴和根据剧目需求临时组合的常态当中。其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戏班资历较老的固定艺人。这在国办团体的花鼓戏剧团较常见,其余剧团、班社则极少,多数仅团长或负责人而已。二是临聘人员。艺人临聘也多出自国办团体。这类剧团大多负责娱乐服务大众的公益演出及组织或参加市、区内演出活动,演出规模一般较大。为解决演出人员不足的问题,剧团通常采用临聘方式。三是他处邀请,临时组建。这在民营团体和民间班社采用较多,都是根据演出剧目要求提前从其他剧团临时邀请,表演结束后剧团也随之解散,演员各自四处营生。这导致戏班团队凝聚力以及核心竞争力量丧失。
,不同戏班艺人收入差距较大。望城戏班艺人虽常年到全国各地参加表演,但在收入方面,不同艺人间差距较大。一方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