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出血热讲稿.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血热讲稿.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血热讲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出血热讲稿
2012年2月17日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
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以全身小血
管损害为主要病变。
[病原]
出血热病毒为有包膜RNA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毒可在黑线
姬鼠、人肺癌细胞及绿猴肾细胞中培养传代。加热60℃1小时、紫外
线照射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
[流行过程]
1、传染源传染源是鼠类,农村型的主要是黑线姬鼠;城市型主
要是褐家鼠、大家鼠;实验室主要的动物传染源则是大白鼠。
2、传播途径主要有:(1)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
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可致感染。(2)呼吸道传播含有病毒的各种
排泄物可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粘膜侵入机体。(3)消化道传
播进食被鼠类携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和胃粘膜而
感染。(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婴儿。(5)
虫媒传播曾报道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惑恙螨具有传播作用。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巩固的免疫力。
4、流行特征发病以青壮年为多,多数地区发病时间集中于冬秋季。
[临床表现]
1、发热期病人多以畏寒发热起病,体温迅速高达39-40℃,以稽
留热多见。热程多在3—7天,临床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部、颈部、胸部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红肿,呈醉酒貌。皮肤及黏膜有出血点,常呈搔抓样或条索状。
2、低血压休克期发生于病后4-6天,轻者血压一过性偏低,重者血压骤降,脉压差小,口唇及肢端紫绀,脉弱细速,皮肤及四肢湿冷,尿量减少。
3、少尿期发生在病后5-8天,本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尿毒症、酸中毒、水与电解质紊乱及高血容量综合症等引起的。
4、多尿期发病10日左右,每日尿量在4000-8000ml,可导致脱水、低血钠、低血钾等。
5、恢复期在病程3-4周后,尿量逐渐恢复正常,精神好转。肾功能完全恢复则需要1-3个月,重者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诊断]
:在发病季节,于发病前两个月内曾到过疫区,或有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食用鼠类污染的食物或有接触带病毒的实验动物史。
:起病急,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常依次出现低血压、少尿及多尿现象。
:面、颈、上胸潮红(即三红),重者似酒醉貌。眼结合膜和咽部充血,软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出血点(点状、条索状、集簇状),并可伴有眼结合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肾区有叩击痛。
:
(1)早期尿中出现蛋白,且迅速增多,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
(2)血像: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增高,总数可达(15-30)×109/L,重者可达(50-100)×109/L,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
(3)血生化检查:血尿素氮(BUN)或非蛋白氮(NPN)升高。
(4)经血或尿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
[治疗]
“三早一就”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