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快手的理想国
一家饱受争议的“独角兽”公司背后的真相,以及这家公司和它的管理层所渴望建立的理想国。
手绑铁丝跳水库的东北蛇哥、炒作性侵丑闻的刘娇娇、生吃蛇或者灯泡的村民……这些靠极端突然“爆红”的视频创作者,通过大量媒体和自媒体的文章,被推到公众面前,而这些创作者所在的平台――快手,也被迫从幕后走上台前。
过去半年间,这家短视频分享平台引发了诸多讨论和争议,对于这家公司和平台上视频创作者的讨论,甚至一度演化成了社会现象。
2016年6月,一篇名为《底层残酷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的文章被广泛流传,文章将快手里的内容称为“这个光鲜时代的暗面”。五个月后,一位网友在快手上发布视频――几名纹身大汉正将手中现金捐赠给十余名背靠土坡、衣着破旧的村民。但此后真相被揭发,录好视频后“捐赠者”又将现金从村民手中拿回来。虽然快手迅速封禁了类似的30多个账号,并采取了严格的对此类内容的管控措施,但其依然被推上了舆论风口。
在中国互联网世界里,快手是一个极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体量惊人,其注册用户达3亿人,凭借4000万日活用户已经成为中台,在2016年底完成第四轮融资后,快手的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另一方面,它又令很多人感到不理解,其被打上了“低俗”、“炒作”的标签,甚至被频繁质疑价值观。
快手聚集着大量的普通人,与外界印象不同的是,快手最大的用户群依次是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它们的典型用户是这样一批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没有话语权,但又渴望获得关注。而CEO宿华本人,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毕业于清华,曾工作于Google、百度,本身也是国内顶级的软件工程师之一。而快手这家公司,是一家不断技术创新,同时产品主导的公司。
快手的成功证明了垄断之外的创新――它满足了被主流媒体和主流创业者所忽略的人群的需求,在当下互联网巨头垄断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时代,更早突破了这层垄断边界,成为一块为普通人提供记录和分享生活的阵地,而这部分人恰恰是更广泛的中国网民。克制
快手用户和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是最吻合的。于是在短视频时代到来的同时,它爆红了
中关村启迪科技大厦D座最顶端的玻璃幕墙上,这里曾经被写着“网易”二字的巨大广告牌所占据,如今变成了色彩鲜明的“快手”二字。2016年5月,快手买下了这个广告位,这是快手在转型短视频平台三年以来,第一次做的商业推广。
快手创立于2011年,前身是GIF快手,一款能将静态图片合成一张动态图的编辑工具。其联合创始人程一笑,因其低调而克制的产品风格,在坊间被称作“天通苑的张小龙”。
从2011年到2013年底,快手走过了一段艰难时光。其最初办公室在回龙观一间民宅,曾经有一个女孩来面试,一进屋发现凌乱的办公室隔壁房间里竟然还摆了一张床,再环顾下屋里几个蓬头垢面的工程师,吓得扭头就走了。“程一笑内心丰富,但表达能力不强。”快手投资人、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告诉《财经》记者,很长一段时间里,程一笑只招到了两个技术合伙人,而且还是他同学和前同事。
2013年,宿华在张斐的撮合下,将其公司与程一笑的公司合并,并成为新公司CEO,程一笑成为新公司CPO(首席产品官)。
彼时快手正在从一款视频编辑工具转型为短视频分享平台,宿华加入之后,大力改变了原先的首页推荐流机制。早前快手的首页内容是随机分发给用户,当时快手用户能看到的内容基本只有三类――女生自拍、父母晒小孩儿和网友晒宠物。宿华通过改变推荐算法,对用户兴趣偏好、所在地理位置、个人属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个性化推送。改变算法后的第一年,快手日活用户数从几万涨到了上百万。
但新公司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确定了要成为普通人而非网红、明星的记录和分享生活的平台。“明星和网红已经吸引了太多注意力资源,而普通人其是三、四、五线城镇人民却没有地方去记录和分享。”宿华说。
一位视频行业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当时和快手同时期存在的视频平台都有各种切入点,比如明星、网红、美女和高颜值,包括活下来的秒拍、美拍。
快手在界面的顶端设有关注、发现、同城三个栏目,过去几年这三个栏目从未发生过变化。在操作上,用户喜欢的短视频双击点赞和下拉评论两个功能也一直没变过。这家公司几乎让人无法察觉到“变化”――以产品界面来说,其在某一个月有了五次更新,但更新显示永远是在重复解决同样的问题:
;。
对此,公司管理层的解释是,简洁的用户界面可以让所有人,甚至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都可以“即开即用”。他们只对产品界面进行持续但微小的改变,因为他们不想让用户失去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
这种做法也意味着,作为一家赶上风口行业的创业公司,快手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