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寻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关键字探寻;教学;新方法;语文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93-02
1“变”观念
传统、陈旧、落后的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
。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总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2“变”学习方式
在学生主体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的语文课教学模式就应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确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发展善于创新的意识,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一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多次尝试这样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3“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40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现象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等特征。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一年以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其与新课程理念精神不相符合的一面,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可见,新课程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