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有趣的数字文化诗.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趣的数字文化诗.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0/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趣的数字文化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趣的数字文化诗
摘要: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与数文化分不开的。有数入诗,使诗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增加了内蕴,提高了贴近生活的地位,增添了趣味性。本文以几种不同形式的数字诗展示了数文化诗的魅力。
关键词: 数学定理文化数学题文化“逆挽”手法趣味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有许多新的发展,诗从内容上阐述其与神话、科学制度、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地域、农业、酒道、茶道、民俗、女性、数和梦等文化学的知识。诗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当然是与数文化分不开的。有数入诗,使诗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增加了内蕴,提高了贴近生活的地位,增添了趣味性。
有数字出现在诗中的历代就有很多。如《国风》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唐代王焕之的“一生孤城万仞山”,王昌龄的“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柳宗元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宋代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明代唐寅的“秋水接天三万顷,晚山连树一千重”;清代陈衍的“水竹三兮层二兮,颇如野鹤所云云”,等等。最有趣的数字诗有以下几种。
一、数学定理文化趣味诗
以数入诗,以诗入数的现象在数学定理诗中都有表现,并且表现的形式是非常巧妙的,表现的意蕴也是非常深厚的。唐高宗时代,李淳风等人就审定并注释了唐以前的“十部算经”即《九章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五径算经》、《缉古算经》、《缀术》就有很多数学定理诗,后代人把这些数学定理诗的经本作为法定的算子教本。阐述了很多算术和算子现象,正确概率较高。用现代的逻辑思维看古人以诗入数和数入诗的现象是难以想象的。数学定理、自然规律和艺术的诗在数字定理诗中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使古代中国文化皇冠的明珠显得熠熠发光,蕴含大自然的概率、概念和规律。我小时候听老先生讲起《孙子算经》中的著名的孙子定理: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就是一道数学定理诗,通过这首诗可以知道你心中所想的数字,条件就是问你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心中的数除以3剩余多少?第二个问题是你心中的数除以5剩余多少?第三个问题是你心中的数除以7等于多少?如果你心中的数除以3还剩余2,那么可以得到70×2=140;你心中的数除以5还剩余2,那么可以得到21×2=42;你心中的数除以7还剩余3,那么可以得到15×3=45,然后三个数相加得到140+42+45=227,最后把227除以105剩余的数便是你心中数,即是17这个你心中想的数。
二、数学题文化趣味诗
古文化诗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蕴含在其形式中,化抽象为具体,从抽象到形象,文理交融,更大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数学,更大程度地促进了诗的继承和发展,使诗的形式得到了数化的体现,如蔡镇楚先生所说:“是数文化的诗化,也是诗的数化。”诗和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二者与时俱进,二者交融互化,二者相得益彰。这是中国古文化特有的现象,正因为这特有的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文化更加发达,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诗与数的结合,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表现形式之一。如徐子云《算法大成》:
算来寺内几多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