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记叙文文体知识汇总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记叙文文体知识汇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
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的
文章。
1、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性的文章,无论是记人还是叙事,都要写出是什么人、什么事,事情是在什
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怎样。如果不交代清楚,记叙就不完整,内容就说不明白。
这就是记叙的“六要素”。
2、记叙文的体式。我们这里所说的“体式”,是指文章的不同样式,是文章外部形式上的特征。记
叙文的体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日记、书信等等。这里所说的
记叙文,通常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记人叙事又有比较简单的记叙与比较复杂
的记叙之分。为了认识和学习的方便,这里将比较复杂的记叙划分出来,称为“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抒
情类记叙文,与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又是一脉相通的,很难也没有必要严格区分。
(1)记人叙事类记叙文。这是一般记叙文的主体。记人、叙事密不可分。记人,就要写人的活动,
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叙事,就要写事件的过程,而任何事件的过程,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
所以记人和叙事类记叙文是很难截然划分的,有时甚至可以看成同一类型。尽管如此,记人和叙事,毕竟
是两种不同倾向的记叙文,有必要加以区别。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写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有所不同。记人
的记叙文着眼于写人,叙事是为了通过人物的行为、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无须过多地渲染事件本身。
(2)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和抒情类记叙文。写景为主和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比较容易区别,困难在于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与抒情类记叙文的区别。这是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
和物,这就是所谓“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因此,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
合在一起的。这两类文章在体式上具有两重性:作为一般文章,被视为记叙文;作为文学作品,则可称为
散文。要区分这两类文章,仍然要看其主要倾向。一般说来,如果以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在
此基础上的穿插和阐发,则应视为写景或状物类记叙文。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如果一篇文章,以抒
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作者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或象征,则应归为抒情性记叙文了。如茅盾的《白
杨礼赞》。
(3)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有的比较单一,有的则较为复杂。这里将后者
单独提出来作为一种体式来认识,因为这类文章最为常见,也是我们练习写作的重点。这种比较复杂的记
叙文,有别于一般的记叙文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众多材料的组合。比较复杂的记叙,往往不止一个事件,而是若干个事件围绕中心的严密组合。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了对五个青年作家的怀念。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与白莽、柔石交往、诀别、思念
等诸多事件,用来突出摆脱悲哀、以更好的方式纪念死者的主题。《汉堡港的变奏》写中国海员在汉堡港
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德国人的赞誉;而这一主题则是通过中国海员在接货、装货、绑扎等一系列与德国人
打交道的事件的记叙过程中得到表现的。
②多种组合方式的统一。众多的材料要组合到一起,常常不是采取单一的记叙顺序,也往往不只是
一种叙述方式,而是多样化的统一。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采取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结合、用分段
标号的形式统一的综合方式。朱自清的《威尼斯》,介绍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文物特点,采取空间顺序与
事物性质顺序巧妙结合的方式,使记叙内容得到精炼而又完整的表达。
③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在复杂的记叙文中是较为突出的。如《包身工》,全文可以分成两
类:一是记叙,叙述和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劳动生活;二是议论与说明,概括了包身工制度的由来、形成
和实质。这两类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却在一篇文章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组合方
式。茅盾的《风景谈》,是又一篇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范例。六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镶嵌在五次带
有抒情性的议论中,把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巧妙地结合起来,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作品的主题。
议论文文体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
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1、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
首要的一点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
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
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
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
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2、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精辟论断(即通常我们所说名言警
句),,、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论据必须是确凿的、真实的,不能是虚假的,否则没有说服力。理
论论据,必须是精辟的、深刻的。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
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内政一致。
3、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
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
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有:①归纳法、②演绎法、③比较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
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例如《谏逐客书》一文,作者列举了缪公用由余、百里
奚,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得范雎等个别事实,从而归纳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共同特点,
进而得出“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的结论。
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
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
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
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
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学员会将演绎法与例证法相混淆。例证法顾名思义是“用个别、典型的具体
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而演绎法是逻辑的推理的方法。演绎法的“一般”是不需要证明的,是被
大家公认的一般原理,它是论证的出发点,是逻辑推理的前提。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两个个别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两者性质、特点
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就是类比;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就是对比。如《寡人之于国也》
中,孟子用战争中不能以逃跑者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论证梁惠王与邻国国君在治国上并无差别,就是类
比法。《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用庄宗成功时的意气之“壮”和失败时的形势之“衰”,阐明了“盛衰
之理,岂非人事哉”的观点,是对比法。
因此,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
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
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然引出错
误的论点。
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
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