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伞的制作方法 1.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伞的制作方法 1.docx

上传人:开心果 2023/3/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伞的制作方法 1.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伞的制作方法 1 】是由【开心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伞的制作方法 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伞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特别是涉及一种收合后具有较小的外径而便于携带的伞。
背景技术:
图1及图2所示出的是一种现有的伞具,该伞具包含一个中空的中棒1、一个套设在该中棒1顶端的上巢2、一个套设在该中棒1上并可上、下滑动的下巢3、若干个分别具有三个伞面主骨401、402、403的伞面主骨组4、若干个与这些伞面主骨组4对应的张伞支骨5、一个伞面(图未示)及一个帽盖(图未示)。这些伞面主骨401的一端分别间隔环绕可枢转地设在该上巢2上,这些张伞支骨5的其中一端分别间隔环绕可枢转地设在该下巢3上,这些张伞支骨5的另一端分别与这些伞面主骨401枢接。这样,当该下巢3朝该上巢2移动时,利用一伞扣101顶抵定位该下巢3下缘,可使该伞面张伞定位。
虽然,该伞具可为使用者提供遮阳蔽雨的功能,但是,从图2可知,该伞具收合后,这些伞面主骨401会受该上巢2的壁厚201的阻挡,而无法并拢靠收在该中棒1的外表面上,因而造成该伞具收合后具有较大的外径尺寸而不便于携带、使用。因此,本案设计人便提出本实用新型,希望将伞具收合后的外径尺寸缩小,而提高其携带方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合后具有较小的外径尺寸而便于携带、使用的伞。
本实用新型伞包含一个中棒、一个下巢、若干个伞面主骨组、若干个张伞支骨及一个伞面,其特点是该中棒呈中空状且其顶端具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该下巢套设在该中棒上并可上、下滑动。这些伞面主骨组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伞面主骨,且这些伞面主骨分别具有一个与该中棒的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这些伞面主骨的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这些第一连接部连接,当收合这些伞面主骨组时,这些伞面主骨可并拢靠收在该中棒的外表面上。这些张伞支骨的其中一端分别间隔环绕可枢转地设在该下巢上,而另一端分别与这些伞面主骨枢接。该伞面装设在这些伞面主骨组上。这样,当收合该伞时,这些伞面主骨可紧密并拢靠在该中棒上,从而缩小该伞收合后的外径。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伞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伞具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伞具收合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伞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个中棒、一个下巢、若干个伞面主骨、一个固定套及一个帽盖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该固定套套设在该中棒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该优选实施例收合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伞一个变化的优选实施例的一个中棒、若干个伞面主骨及一个固定套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3至图5所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伞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伞包含一个中棒10、一个下巢20、若干个伞面主骨组30、一个固定套40、若干个张伞支骨50、一个伞面60及一个帽盖70。
该中棒10呈中空状,其顶端具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11及若干个肋部12。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连接部11均为一个沿径向内凹且沿轴向延伸一定长度并间隔环设在该中棒10顶端的外表面上的凹槽,而这些肋部12间隔形成在这些第一连接部11之间。
该下巢20套设在该中棒10上并可上、下滑动。
每个伞面主骨组30分别具有三个伞面主骨31、32、33,且每个伞面主骨31分别具有一个与该中棒10的第一连接部11对应的第二连接部311。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伞面主骨31的第二连接部311均为一个主骨杆端,且这些第二连接部311分别嵌设在这些第一连接部11内,并利用一铅线13依序穿枢这些第二连接部311与这些肋部12,从而使这些第二连接部311可与该中棒10枢设成一体并可相对于这些第一连接部11枢转。
该固定套40套设在该中棒10顶端上,并具有若干个间隔设置且向下延伸的限位条
41及一个形成于其顶面的螺孔42,当该固定套40套设在该中棒10顶端上时,这些限位条41恰可与该中棒10的第一连接部11错开,而间隔在这些第一连接部11之间,以便于辅助限位与这些第一连接部11连接的这些伞面主骨31,使这些伞面主骨31不会产生左右偏摆的情况。
这些张伞支骨50的其中一端分别间隔环绕枢设在该下巢20上,而另一端则分别与这些伞面主骨31枢接。
该伞面60装设在这些伞面主骨组30上。
该帽盖70具有一个对应该螺孔42的螺纹段71,该帽盖70利用该螺纹段71与该螺孔42的螺合而可锁固在该固定套40上,并将该伞面60的中央夹紧定位在该帽盖70与该固定套40之间。
这样,当该下巢20朝该中棒10顶端移动时,利用一个伞扣14顶抵定位该下巢20下缘而可使该伞面60张伞定位。参阅图3及图6,当收合该伞时,因为该中棒10的第一连接部11均为一个向内凹设在该中棒10顶端的外表面上的凹槽,而这些伞面主骨31的第二连接部311则分别枢嵌在这些第一连接部11内,因此,当收合这些伞面主骨组30时,这些伞面主骨31可紧密并拢靠收在该中棒10的外表面上,从而可缩小该伞收合后的外径。
通过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一、本实用新型收合时,这些伞面主骨
31不会如现有的伞面主骨401一般,受该上巢2的壁厚201阻挡,而可紧密并拢靠在该中棒10上,所以,本实用新型收合后具有较小的外径尺寸,从而便于携带、使用。
二、本实用新型利用该中棒10的第一连接部11与这些伞面主骨31枢嵌,即可产生与现有上巢相同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需装设上巢即可正常操作,所以,本实用新型可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化的优选实施例中,一个中棒80具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81,这些第一连接部81均为一个从该中棒80顶缘向下开设且沿轴向延伸一定长度并间隔环设在该中棒80顶端的外表面上的开口槽孔。这些伞面主骨31的第二连接部311分别与这些第一连接部81嵌接且延伸至该中棒80顶端内,并利用一铅线82依序穿枢定位。该固定套40可套设在该中棒80顶端上,以便于限位这些伞面主骨31。这样也可达到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伞不但收合后具有较小的外径尺寸而便于携带、使用,且可降低组装生产成本,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包含一个中棒、一个下巢、若干个伞面主骨组、若干个张伞支骨及一个伞面,其特征在于该中棒呈中空状,其顶端具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该下巢
套设在该中棒上并可上、下滑动;这些伞面主骨组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伞面主骨,且每个伞面主骨分别具有一个与该中棒的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这些伞面主骨的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这些第一连接部连接,当收合这些伞面主骨组时,这些伞面主骨可并拢靠收在该中棒的外表面上;这些张伞支骨的其中一端分别间隔环绕枢设在该下巢上,而另一端分别与这些伞面主骨枢接;该伞面装设在这些伞面主骨组上。
,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连接部均为一个沿径向内凹且沿轴向延伸一定长度并间隔环设在该中棒顶端的外表面上的凹槽,且该中棒还具有若干个间隔形成在这些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肋部,这些伞面主骨的第二连接部则均为一个主骨杆端,这些第二连接部分别嵌设在这些第一连接部内,并利用一铅线依序穿枢这些第二连接部与这些肋部,而使这些第二连接部可相对于这些第一连接部枢转。
,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连接部均为一个从该中棒顶缘向下开设且沿轴向延伸一定长度并间隔环设在该中棒顶端的外表面上的开口槽孔,这些伞面主骨的第二连接部则均为一个主骨杆端,这些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这些第一连接部嵌接且延伸至该中棒顶端内并利用一铅线依序穿枢定位。
,其特征在于该伞还包含一个固定套,该固定套套设在该中棒顶端上并具有若干个间隔设置且向下延伸的限位条,当该固定套套设在该中棒顶端上时,这些限位条恰可与该中棒的第一连接部错开而间隔在这些第一连接部之间,以便于辅助限位与这些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这些伞面主骨。
,其特征在于该伞还包含一个帽盖,该固定套顶面还具有一个螺孔,该帽盖具有一个对应该螺孔的螺纹段,该帽盖利用该螺纹段与该螺孔的螺合而可锁固在该固定套上,并将该伞面的中央夹紧定位在该帽盖与该固定套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伞包含一个顶端具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的中棒、一个套设在该中棒上并可上、下滑动的下巢、若干个具有至少一伞面主骨的伞面主骨组、若干个两端分别枢设在该下巢与这些伞面主骨上的张伞支骨及一个装设在这些伞面主骨组上的伞面。这些伞面主骨分别具有一个与该中棒的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这些伞面主骨的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这些第一连接部连接。这样,当收合该伞时,这些伞面主骨可紧密并拢靠在该中棒的外表面上,从而缩小该伞收合后的外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