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pdf

格式:pdf   大小:2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pdf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3/3/14 文件大小:2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是由【我是开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
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而且
还写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野草离离,生生不已。接下来小编为
你带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诗里也许可以永远流传的作品,在今天它大概比在以往任
何时候都更为人们所熟悉,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里它被选进了中小学
语文课本。它的语言是如此清晰流畅自然,只要给它里面的三两个词
加上注释,即使是对古诗文毫无知识的人也不会否认它语言的自然流
畅明晰;但也许就在你感觉它语言的这种明晰与自然流畅的时候,你
可能因而多少忽视了它其实在有唐一代诗歌中,是何等优秀之作。这
绝对是一位天才诗人天才的作品,要知道这首堪称完美的诗作是白居
易十六岁时在科场应考时完成的作品。它实际上的题目是“古原草送
别”,不过当时科场考试的规矩是,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要加
上“赋得”二字。这类应考的诗作格式要求严谨,一向少有佳作,
1
更不要说是如此优秀的作品。所以围绕这首诗就产生了一个广为
人知的但未必十分真实的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几种说法,而不管
它们各自真实程度如何,都能够说明这首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人们很
大的关注,流传得相当之广了。
诗的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是指风吹茂盛的草摇
动的样子,“又送王孙去”中的“王孙”泛指即将远行的友人。《楚
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中也
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如之何伤!”应该说“古原草
送别”虽是考试时出的诗题,但出得也是很好的,送别诗是算得上诗
中一个大类的,并且“草”在古代写送别的诗歌中差不多一直是很常
见的,所以诗题也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偏。但即便如此,十六岁的白居
易能够在应考时写出这样一首能置于古往今来最优秀的送别诗之列
而毫不逊色的作品,除了说年少的白居易富于诗人的天才外,只怕也
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释了。
全诗一开始就是一幅优美如画的风景,古原之上,已长得很是繁
茂的春草在阳光里轻风中不时摇动轻舞,而送别将要远行的友人的作
者凝望着这风中生机勃勃的春草,想到它们生命虽然有限,却也这般
强韧与旺盛,心中先是升起些感慨,然后这感慨渐渐扩大开来,终于
成为美好的赞颂。这是对于古原上的春草,又何尝不是对于生命本身;
也许在诗人的心中,它们已成为生命的象征。它们坚定从容乐观自信
青春洋溢,把它们仿佛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向四下扩展开来,荒城、古
道,,古原的每一处都被它们染上青春的热情、生命的芳馨,连这友
2
人即将远行分别的时刻,在这仿佛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地洋溢开来的
生命的强韧、繁盛、美好和明朗里,也染上了一种明朗的色调。分别
虽然还是让人们、甚至是那古原的春草都心中充满了离别之情,惆怅
不舍,也不免别离的痛苦,但这离别之情却已是多少变为明朗,带着
些从容自信乐观的豪迈。
有的人解释此诗说,当这样的良辰美景之时,却不得不分别,也
就让人感到分外的惆怅和怅恨,这样的解释大概也是说得通的。
别尔嘉耶夫说,对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离别的忧郁其实都是对死
亡的忧郁。意到离别和死亡是识很接近的事情,古今中外的著作里也
很多。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有“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
拟惜长条”,应该多少已经意到这一识点。而折柳赠别这一风俗本身,
也颇耐人寻味。作为送别的一个象征性的仪式,折去柳树的一根枝条
岂非正意味着,每次离别都正是生命的一次损耗,都必然有一些生命
随之逝去。如果白居易也有与这些相同或接近的感悟,那么他笔下极
力抒写古原的春草那种超越生死荣枯的生命力的旺盛和生命的明朗,
也就等于在努力使生命的心灵能够超越那带着生命损耗性质的离别
带来的怅恨与痛苦。就此点而言,欧阳修那首著名的《玉楼春》词实
可与此诗比较而观。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3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此词“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句,有的选本解释
可能有误,有的选本解释则不够分明。此处的“风与月”正是欧阳修
《采桑子》词所谓“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意谓:尊前相对,
欲言将要分别之事而先心中凄然,而值此之时月白而风清,更是令人
情何以堪;于是词人心中于此有所思,自然而出此句。所以,在这里,
有一个情节上的小的跳跃。
而“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一句,正可以和白居易
此诗合观。有研究者言此句是突然扬起,其实并非如此。盖词人面临
将要分别远去,自有不可抑止之悲伤的情绪,是如别尔嘉耶夫所说属
于对死亡的忧哀。于是词人心中思意由此自然生发,类同于心理学上
所谓的应激反应。上阙便结句为深情凝对的深沉久远的思致,下阙便
结句为思绪激荡的心念的远扬;上阙结句颇有升华之意,下阙结句则
是以想象为多,亦有升华之意。
王国维称这两句“于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其实也
可以反过来说,它们是在心情沉郁之时而出以豪放之致。它们都是意
在纾解此时因为将要离别远去而带来的忧伤。所以,词的最后一句并
非如通常所说,它主要的并不是遣玩的豪兴。因为“看尽洛城花”
只是虚拟,是其实不会去实现的事情,它是在表示将要离别远去者心
中忧伤深重,以至于纾解这忧伤所需要的可能必须是“看尽洛城花”。
因为只有是观赏了如此这般的生命的繁盛美好、生机勃勃,才能抵御
别离给人心灵带来的忧伤与侵染,才能使将和那春风一同远去的别离
4
成为并非心灵的重负。
这种抵御无疑是英勇的,它逆流而上,豪情逸致全是出于对生命
的一种信念,它相信生命能够凭藉生命自己而超越生死别离,他相信
不同的生命之间具有某种美好深厚而神秘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古
今中外许多极优秀的文学作品反复抒写的主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