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最新最全怀念我的父亲张士一.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最全怀念我的父亲张士一.doc

上传人:vip_111_cool 2015/4/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最全怀念我的父亲张士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怀念我的父亲张士一
张贻真
在这“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的丝绸之乡——盛泽镇西荡口的卡子弄里隹着一位穷秀才张伯华,名嘉荣,以设学馆训蒙童维持生活,他不求闻达,不畏权势,为人正直,乡里皆敬畏之。一八八六年(清光绪十二年)农历三月三日,穷秀才生了个方脸男孩,故乳名方方(谱名张德谔,又名张谔),当方方开始认字时,就向父母提议要起个笔划最少书写简便的名字,于是老秀才又给他取名士一。
张士一是我的父亲,自幼生长在贫寒家庭。祖父以教书为生,因体弱多病,不能多教蒙童,故学费收入不丰,虽祖母能绣得一手好花来贴补家用,终是入不敷出,时常向亲朋借贷。家门口渔船上满载鲜鱼,只能望而兴叹,咸萝卜头是家中主菜。父亲因缺乏营养,从小就在镇上出名是个长得矮小的人。
一九○一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父亲十四足岁时,考取了上海南洋公学(即今上海交大),为了培养父亲成材,祖父不得不向当地富豪借高利贷来交纳学费。当时南洋公学的学制是先进中院即中学部,后进上院即升入大学。我父进上院后攻读铁路工程,因感家道清贫,自立心切,课余争分夺秒,翻译书籍,一年后他的学杂费用,已能自己解决。毕业前,祖父因病辍教,我父加紧编译,以补家用,加上自幼营养不良,导致目光近视,兼染急性砂眼,目疾大作,险致失明。在暗室中疗养数月后逐渐好转。于是不得不放弃铁路工程的学业。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二十一岁时到四川成都高等学堂为英文教员,到校后方知还要为几个英美理化教师课前译讲义、课上口译以及改作业、照顾实验等,经常到深夜还未休息。一年后续聘时,校方要求更严,工作量之大,即使通宵不眠亦难以完成,我父才体会到这所官僚办学校是把人当牛马奴役,愤然退回聘书另谋出路,时在一九○八年六月。
时隔一月,得母校教师之助,到南洋公学任英文教员兼西文文案(即英文秘书),靠自己不断探索,渐有头绪。无奈该校的天主教势力逐渐膨胀,以各种清规戒律,来束缚中国人,甚至强制师生穿白色制服,胸前一排铜钮扣形同欧美侍役所穿的服装,我父与另一教师不甘受辱于洋人,在一九一四年夏主动辞职。
同年七月,父亲经人介绍进上海中华书局为英文编辑员,学得了较多的编译教科书经验。一年后,黄炎培先生赏识我父才华,认为当编辑太屈才了,应当出任教职,以展其长。适逢南京高等师范成立,罗致人才,经黄先生推荐,受聘担任英文教员。至一九一七年,南京高等师范公费送我父出国深造,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主修各国的教育理论,兼修与之关系密切的科目
——语音学等,并选修法文、自学德意日语,拉丁文世界语及俄语等。在美两年,获教育硕士学位。因南高英专师资缺乏,父亲不计个人名利,放弃所攻的第三学位而毅然回国,重登讲台,任该校英文教员兼英文部主任。一九二一年,该校更名为东南大学,父亲仍任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这十年中,该校先后改名为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和中央大学,父亲一直担任教育系教授。父亲从来就把英语教学的目的,作为教学法研究的首要问题,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抗战前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桃李遍及国内海外。同时,每年举办暑期英语讲****班,给各地英语教师以进修机会,自己也去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在内调查英语教学情况,总结经验,为英语教学开拓新的蹊径。
一九三七年抗战开始,父亲挈全家随中央大学迁往重庆,继续担任教育系教授。其时生活十分艰苦,全家都面容憔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