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pdf

格式:pdf   大小:95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pdf

上传人:小辰GG 2023/3/15 文件大小:9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是由【小辰G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目录
1、设计任务书-------------------------------------------------(1)
2、设计计算书-------------------------------------------------(2)
3、平面结构布置----------------------------------------------(2)
4、板的设计----------------------------------------------------(3)
5、次梁的设计-------------------------------------------------(6)
6、主梁的设计-------------------------------------------------()
10
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
16
附图1、平面结构布置图------------------------------------()
18
附图2、板的配筋图------------------------------------------()
19
附图3、次梁的配筋图---------------------------------------()
20
附图4、主梁配筋图------------------------------------------()
21
参考资料:
1、建筑荷载规范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
(2)、板的配筋图(1:10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10)
(4)、主梁的配筋图(1:50;1:1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
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3、材料选用:
(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
以采用Ⅰ级。
-2-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1、,,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
梁,。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1
2、按高跨比条件,当hl45mm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40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11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278~417)mm,取h400mm
1218
11
则b(~)h(133~200)mm,取b200mm。
23
11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L(386~675)mm,h600mm,则
814
11
h(~)h(200~300)mm,取b250mm。
23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宽板带计算:
1
25
17
恒载:g
k
活载:q1
k
;因为工业建筑
,。于
是板的
设计值总值:
gq=
kk
2、板的计算简图: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次梁
120200200
-4-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次梁截面为200mm4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
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1
llh18001001208016201845mm,
01n22n
取l1620mm(a120mm)
01
中跨:ll17002001600mm
02n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
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
q+g=
23
BCCB
16201600160016001620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截面位置
边跨支离端第二跨中间支中间跨
支承情况端支座离端第二支座
座中座中
A1B2C3
梁板搁支在两跨连续:-1/10
01/11
墙上
三跨以上连续:1/16-1/141/16
板与梁-1/161/14-1/11
-5-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整浇
梁-1/24
连接
梁与柱整浇
-1/161/14
连接
则由M(gq)l2可计算出M、M、M、M,计算结果如下表:
01B2c
截面位置1B2C
α1/11-1/111/16-1/14
M(gq)l21111/14
0
(kN/m)
由题知:b1000mm,设a20mm,则hha802060mm,
s0s
f,f210N/mm2
cy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1B2C
M()
kNm
1B22cc
M(gq)-
0
fbh2(kNm)
1c0
M


sfbh2
1c0
112
s

()
b
1
s
AM/fh(mm2)
ssy0
①~②轴线
⑤~⑥轴线******@******@******@******@200
选钢筋
②~⑤轴线
******@******@******@******@200
①~②轴线251mm2251mm2251mm2251mm2
实际配
-6-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⑤~⑥轴线

②~⑤轴线251mm2251mm2251mm2251mm2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
中截面(M、M)和中间支座(M)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
23c
面则不予以减少。
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⑴分布筋选用。
******@200
⑵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200。
⑶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200。
⑷板角构造钢筋:选用******@200,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采用弯起式筋,详见板的配筋图.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次梁的支承情况:
次梁
主梁
120250250
-7-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次梁肋自重:25
217
恒载:g
k
活载:q
k
设计值总值:gq=
kk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ll50002504750mm
02n
边跨:lla50001202502404875mm
01n222
47554873mm,取l4870mm(a240mm)
n01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q+g=
23
BCCB
48704750475047504870
3、内力计算:
-8-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由M(gq)l2可计算出M、M、M、M,计算结果如下表:
01B2c
截面位置1B2C
α1/11-1/111/16-1/14
1111111/14
M(gq)l2
0
(kN/m)

由V(gq)l可计算出V、V、V、V,计算结果如下表:
nABlBrc
截面位置ABBC
lr


V(gq)l
n
(kN)

4、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按
f
11
b'l50001667mmbs20002002200mm,故取b'1667mm。
f330f
梁高:h400,h40040360mm
0
翼缘厚:h'80mm
f
判定T形截面类型:
h80
fbh(hf)166780(360)106Nmm
1cff022
m(边跨中)
m
m(中间跨中)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
虑,取h40060340mm,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0
取h360mm
0
-9-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⑶、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面1B2C
--
(kNm)
166720016672003602
fbh2或fb'h2
1c01cf06666
10101010
M
s或s
fbh2fb'h2
1c01cf0
112

()
b
1
s
AM/
ssy0
选用钢筋316(弯1)316(弯1)312(弯1)216(弯1)
实际钢筋截面
603603339402
面积(mm2)
⑷、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面ABBC
左右
V(kN)
V
fbh(kN)
cc0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截面满足
V
V(kN)
ct0无需配箍筋无需配箍筋无需配箍筋无需配箍筋
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支承情况:
-10-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0040040040808
h=h=0000
6=6=
h
柱=400柱=400
柱截面350×35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
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
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
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主梁自重:()25
主梁粉刷重:2()17
恒载:G
k
恒载设计值:G
k
活载设计值:Q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跨度:
-11-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1
边跨:llb510535051055408mm
01n2柱n2
11
lab5105370/2350/25480mm,
n22柱
近似取l5410mm
01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GGG=
GG
2
B
51005100
主梁的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1)、弯矩设计值:MkGLkQL
12
其中,kk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
12
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VkGkQ,其中,kk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3434
主梁弯矩计算

荷载简图k/Mk/M
次1B
GGGG



QQ



-12-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M组合项次①+②-
min
(kNm)组合项次①+③-
M
max
组合项次①+④-
(kNm)
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①+②;①+③;①+④
-


弯矩包络图
将以上各图绘于
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
主梁剪力计算
项次荷载简图k/Vk/V
AB左



-13-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QQ-

-
-

-



①+②-
组合项次
①+③-
V(kN)
min
①+④-
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


-
-
-
-
剪力包络图
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按
f
11
b'l54001800mmbs5000mm,故取b'1800mm。
f330f
梁高:h600,h60040560mm(边跨),h60040560mm(中间
00
跨)
-14-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翼缘厚:h'80mm
f
判定T形截面类型:
h80
fbh(hf)180080(560)106Nmm
1cff022
mm(边跨中)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
虑,取h60070530mm。
0
正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1B
-
(kNm)
()
Vb/2
0
1
MVb-
20
18002505302
fbh2或fb'h2
1c01cf066
1010
M
s或s
fbh2fb'h2
1c01cf0
112

()
b
1
s
AM/
ssy0
18(弯起4
选用钢筋
根)
实际钢筋截面
12061526
面积(mm2)
斜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AB

-15-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V(kN)
h,
hhh53080450mm,因w4504截面尺寸按下
w0fb250
面式验算
V
fbh(kN)
cc0截面满足截面满足
1800
剪跨比:3,取
540
V
Vfbh(kN)
c1t0不需配箍筋需配箍筋
箍筋肢数、直径28
A
svsv1
s/(VV)

yvsv0c
实配箍筋间距200
V
VV
cscyvs0满足

sv
svbs250200f
yv
,满足要求
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F600400200mm
,
l1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s2h3b220032501150mm
1
取附加箍筋******@200mm,则在长度范围内可布置箍筋的排数:
m11501(取8)排,梁两侧各布置四排。
200
另加吊筋1
2fAsinamnfA230062210F,
ysbyvsv1l
满足要求。
-16-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五、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
1、经验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满足要求。
2、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图,图纸采用2#图纸,2张。
2、结构平面布置图:比例1:100。
3、板的配筋图:比例1:100
⑴、分布筋选用:******@250
⑵、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选用:******@200,深入板中的长度为500mm。
⑶、与承重砌体墙垂直的附加负筋选用:******@200,伸出墙边长度为300mm。
⑷、板角附加短钢筋双向布置******@200,每一方向伸出墙边的长度为500mm。
4、次梁的配筋图,比例:纵剖面1:50,横剖面1:10
⑴、箍筋选用:******@150通长布置。
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⑶、②、⑤号钢筋弯起后在B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1
1300mm处截断。
⑷、离支座边缘50mm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
⑸、两根⑤号钢筋弯起后在C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1
1300mm处截断。
⑹、B支座第二批截断的⑥号钢筋,在距支座边缘1800mm处截断。
⑺、③号钢筋左端通长兼作第一跨架立筋,右端在距支座边缘2100mm处截断,与
⑦号钢筋在600mm范围内搭接,兼作第二跨的架立筋。
⑻、⑦号钢筋在C支座右端通常兼作架立筋。
5、主梁的配筋图,比例:纵剖面1:50,横剖面1:10
-17-设计人:李荣华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⑴、箍筋选用:加密区选用******@100,非加密区选用******@150。
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⑶、在次梁与主梁交界处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选用******@200,两边各布置三排,另加
一根1
⑷、离支座边缘50mm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
⑸、其余钢筋截断详见配筋图。
-18-设计人:李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