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论经济效益审计.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经济效益审计.doc

上传人:ttteee8 2017/10/9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经济效益审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审计评估,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由于经济效益审计往往缺乏准确的审计标准作为衡量效益的依据,所以经济效益审计更侧重于评价和建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益。一、当前推行经济效益审计的紧迫性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效益。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重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营管理落后,损失浪费惊人,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重视科学技术外,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可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效益”的管理意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有着较高的效益。
其次,是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它不应局限于财务审计的范围,而应扩展到企业生产、计划、质量、决策诸方面;不应只注重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中、事前审计。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还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
再次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权力下放,增强企业自主经营权,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的宏观调节机构尚不健全,有的企业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容易造成比例关系失调、计划失控、行为越轨等现象。因此经济越发展,就越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以保证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与合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以减少损失浪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二、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关系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既有同,又有异。它们的相同之处表现在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监督和评价。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象不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各种经济资料和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经营管理活动;而财务审计的对象仅仅是财会资料和财务收支活动。
2、目的不同。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审查各种经济资料和技术经济资料,评价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经济,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益,并提出改进意见;而财务审计则审查财会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审计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
3、职能不同。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建设性和防护性职能以建设性为主;而财务审计具有防护性和建设性职能,以防护性为主。
4、依据的标准不同。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是有关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以及计划、目标、定额、技术经济指标、同行业同类指标;财务审计以有关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为标准。
5、方法不同。经济效益审计除运用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利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既进行事后审计,也进行事前审计;财务审计则通过检查、调查和分析等方法,审查会计账薄和财务报表,分析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