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3,47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doc

上传人:艾米 2023/3/17 文件大小:3.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即:对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体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撑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没又进行裂缝的计算。
,框-剪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应分别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拉接筋的间距不是分布筋的倍数。(包括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λ/2区)。
9.‘平法’绘图中,主梁在次梁作用处两边设的附加箍筋不在平面图中绘出,而在总说明中说明,施工单位根据什么确定主梁、次梁?施工时很容易设错或漏设。还有个别工程在主、次梁(或井字梁)交接处,两梁均设吊筋,设计人本身不能判断谁的集中力传给谁。
,框架梁设加密区、非加密区,往往导致非加密区箍筋不足。
(大、小跨)时,应根据弯距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钢筋要通长设,这一点有的设计人重视不够。
。有的缺平面图,有的缺剖面图。个别楼梯净高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修正搭接长度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3。2。5条。
,箍筋设置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2。8。3条。
,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小于350mm)的框架梁在加密区往往不能满足箍筋肢距的要求。
箍筋肢距的要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即:
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当抗震等级为一~三级时,不满足抗震规范箍筋肢距的要求,可再加一根拉筋,变成3肢箍。
、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主要有:
,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错层处的框架柱和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连接体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以上提高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
,没有基础梁的构造要求。
,现浇板由于穿管、防火等原因无法减小板厚,造成板大部分配筋为构造配筋,不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例:,板厚为120mm)。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附录E的要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1。13条及第10。2。10条进行计算。即:
1)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里位移计算;
2)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3)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4)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
5)(。10)转换层上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的主结构上。当结构竖向布置复杂,框支主梁承托剪力墙并承托转换次梁及其上剪力墙时,应进行应力分析,按应力校核配筋,并加强配筋构造措施。B级高度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不宜采用框支主、次梁方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此处的局压要计算)。
,连梁的箍筋异常。(Ф******@150、Ф******@50等)
、雨罩等外露结构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即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即: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
,纵筋宜在受压区锚固,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砌体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对于剪力墙结构,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在角部剪力墙上开设转角窗。抗震设计时,8
度及8度以上设防区的高层建筑不宜在角部剪力墙上开设转角窗;必须设置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措施。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P220)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3)条。即: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Ф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应另设加强措施。。(“接近”是指达到《抗规》。)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要求(特别还应注意蒸压灰砂砖、),且未采取有效措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每道纵墙还应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等宽,且房屋的局部尺寸宜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如采用时,其孔洞应用水泥砂浆灌实。当采用混凝土砌块砌体时,其孔洞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的混凝土灌实。(《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按固接计算不对,此处楼板边支座应按铰接计算。
,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既: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
对砌块、。
:

一般认为当出屋面的屋顶房间面积小于楼层总面积的30%时,该部分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间计算而不算做一层。
,如采用这种做法,属于超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如6度区层数为三层及以下的房屋,对于构造柱的设置规范不做要求。此时是否设置构造柱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
高度、层数也应从低处算起。
地下室与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50mm。并应进行裂缝宽度的计算,,并不得贯通。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等,也不进行裂缝计算,导致违背强条。
;外墙钢筋的搭接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修正搭接长度的要求。
,车道等支承条件不同的外墙计算与设计,不能与一般外墙相同。当顶板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注意外墙上部支座水平力的传递问题。
,应特别注意只有地下室部分和地面上楼层不多时的抗浮计算,采用桩基时应计算桩的抗拔承载力。
,应在抗水板下设褥垫,以保证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模型相同。
、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设计人普遍不够重视。变形观测工程范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强条),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
;
、扩建建筑物;
;

观测的方法和要求,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规定。
:
砌体结构的沉降缝基础作成下图形式: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大部分基础存在零压力区,所设计基础不能提供设计所需的地基承载力。许多柱边与基础对齐的偏心柱基也同样存在问题。零应力区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因为水泥砂浆对强度的折减)。
。柱基的抗冲切、抗剪不够。
,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其对应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
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基础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基地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这个问题在砖混及混凝土结构中都存在。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在设计轻钢结构时,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