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在棒棒棒,你真棒现象的背后.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棒棒棒,你真棒现象的背后.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7/10/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棒棒棒,你真棒现象的背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棒棒棒,你真棒”现象的背后
———对教育实践中表扬运用的多视角透析
○边玉芳许爱红
摘要: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积极倡导激励式评价。但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把激励式评价等同于表扬,而表扬就是课堂上是响彻一片的“棒棒棒,你真棒”声。这种对表扬和激励式评价的庸俗化理解根本达不到对学生应有的激励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和教育评价学等多个视角透析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如何正确的运用表扬,使表扬真正发挥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持久地激励学生。
关键词:表扬;行为主义;社会认知论;激励性评价
关于表扬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了。本文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再一次重提这一话题,是鉴于教育实践的一个现象:“棒棒棒、你真棒”的表扬声正在中国的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响起。长期以来,我国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许多时候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的积极性,表扬仅仅成了学****好的学生才能获得的专利。有鉴于此,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获得自信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人们对激励性评价和表扬的本质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目前课堂上是响成一片的“棒棒棒、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声。这种对表扬和激励性评价的庸俗化理解使教育实践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与原有的初衷相悖,达不到对学生应有的激励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和教育评价学等多个视角分析表扬与激励性评价,还表扬与激励性评价以真实的内涵。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视角:表扬是不是越多越好?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视角中,表扬是一种正强化物。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强化”,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的形成都与强化和强化物有关。表扬是一种对人类个体行为进行正强化的刺激,是奖励的替代物。行为主义者对奖赏或惩罚、表扬与批评的观点与结论是基于动物实验的结果,但也为大量以人为对象的实验所证实。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大量实验揭示出,不管是动物还是人,一种反应或行为如果受到奖励,那么这种反应或行为在其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同样道理,学生的某种行为如果受到表扬,那么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这种靠表扬刺激而得以形成的行为可以巩固下来?这样形成的行为一旦表扬停止了还会一直持续吗?在教育实践中这是两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许多良好行为都是教师认为他们必须具有的,所以并不能保证在每次出现时都给予奖赏或表扬。学生所要学****的良好行为很多,其实上也不可能每个学生每次良好行为都给予表扬。而且,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更关心的就是学生的良好行为一旦形成就能一直持续下去,这样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了那些因为受到奖赏或表扬而得以巩固的行为,如果在以后不再受到奖赏或表扬时会产生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斯金纳等人研究得出,因奖赏而得以巩固的行为,在终止奖赏后是否消退及消退的快慢取决于强化程式。强化程式一般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式和部分强化程式,部分强化程式是指一个反应发生之后,有时出现奖赏有时不出现奖赏的情况。研究发现,通过连续强化程式形成的反应,如果在后来出现这种反应时不再继续强化,那么这种反应就会很快消退。而通过部分强化程式形成的反应,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