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离子反应教案3篇 】是由【m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离子反应教案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中离子反应教案3篇
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下面是学习大全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子反应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离子反应教案一
教学目标
: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知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知道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
:
通过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认识,了解其来源和危害,通过分析讨论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学生分析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充分认识到人类生活与自然界的矛盾,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用科学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教学重点: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减少或消除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联系实际生活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垣曲县历山视频,山西太原雾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齐声诵读《我们和地球相依为命》
课题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出示学习目标】
、危害
、臭氧空洞、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防治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大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阅读课本P72—73相关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干燥洁净空气的组成成分?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3、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4、大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酸雨
阅读课本P73相关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雨的形成过程?
2、酸雨有哪些危害?
3、如何防治?
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臭氧层受损
阅读教材P74“臭氧层受损”内容,回答:
1、臭氧层有何作用呢?
2、什么原因导致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呢?
3、臭氧层受损造成的危害?
4、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引导分析
氟氯代烷是如何破坏臭氧层的呢?
O3→O2+O
Cl+O3→ClO+O2
ClO+O→Cl+O2
总反应式为:2O3→3O2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4】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阅读教材P76完成“思考与交流”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课堂小结】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1)形成原因
(2)危害
(3)防治
【学以致用】
1、P72思考与交流
2、课后作业:P811、2、3
【课后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离子反应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据以上分析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计算机辅助教学
难点突破:
:将教材实验设计为4个学生为一组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突破难点。
。为突破该难点,我做如下设计:初学时让学生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不知道也不熟悉哪些能改写成离子,哪些不能改写离子,要指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溶解性(课本第110页)。采用自学、反馈练习、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同学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并且要将书写难点分散到其他教学环节,在学习离子反应的意义时,设计练习4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设计练习3个书写。
五、学习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六、、教学准备
: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毛刷。
:、、酚酞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
:4人一组进行实验。
七、教学过程
总体构思:
教学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分析→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实验分析→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通过学生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得出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引出今天要探讨的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离子反应教案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分析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试分析原因。
“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