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考地理热点解题方法2.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地理热点解题方法2.docx

上传人:min 2023/3/19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地理热点解题方法2.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考地理热点解题方法2 】是由【m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地理热点解题方法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考地理热点解题方法2
四、区域类综合题的解题方法
(一)题型特点: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以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尤其是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因此要适应这类试题,要顺利解答区域类综合题,必须掌握好解题方法,做好针对性的复****br/>(二)例题:
例1、古人在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
[答案](1)115°E41°N,内蒙古(张北,坝上也可)(2)10℃等温线在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该等温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的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例2、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钢铁、***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的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4)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3)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劳动力资源丰富,辽河水源,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原料(铁、煤)丰富。(4)省内的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例3、下图是长江流域局部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和铁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所表示的城市中,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自西向东依次是、。(2)c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该城市有利于商品流通的交通条件具体表现为:①。②。③。(3)从下面四个方面简述图中108°E以西地区的发展宜采取的重大举措。①资源:。②农业:。③基础设施:。④生态环境:。
[答案](1)南京攀枝花、重庆。(2)长江干流与汉江水运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铁路和航空运输发达。(3)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建设商品粮基地,发展林业等。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天然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三)复****及解题方法:
1、突破空间定位的障碍
平时的地理复****应该重视区域地图,要重视良好的读图****惯的养成,否则会解题产生思维上的障碍,而空间概念的强弱、空间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能力强弱的表现,是解题技能好坏的体现,对于区域类综合题,如果空间定位不准确,思维就难以展开,解题也就难以深入,因此准确的空间定位是解题的关键一步。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区域图的考查越来越细,并且地图比例尺有不断放大的趋势,显然高考对学生空间定位的准确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例1到例3的解答都要先进行区域判断才能解答,例2和例3的区域判断较容易,而例1的解答,要有很强的空间概念,必须明确该区域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北京"等的区域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结构,才可能进行第一小题的准确判断和第二小题的原因分析,而许多学生由于不能进行空间分布的准确判断,因而无法得出"图中6个经纬线交点中,与
2、突破信息分析的障碍
从近几年地理试题来看,地理试题不可能通过识记就能直接得出结论,而要顺利地进行分析判断,这就要求必须有效地提取和加工信息,以便提高解题的指向性。因此信息的有效提取和筛选是分析问题的前提和核心。在具体解题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试题设问,在材料中寻找与其有关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如文字、区域图象、表格及这几种方式的组合"进行认定和提取,并进行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这是进一步解答的重要环节。例1的文字材料中提供了重要信息"南望太行诸山"、"北顾寒沙衰草",结合图中"长城"的标志这一信息,可以分析推理出
3、突破知识应用的障碍
只有在宏观上系统地把握地理知识,熟练掌握地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透彻地理解地理的规律和原理,才可能重现已学重视,才可能对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也才可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考地理试题无论从取材、情境还是从立意、设问上看都是新颖的,而且试题往往提供新知识如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原理等,来考查学生临场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应该说是对学生能力、潜能的大检阅,从近年试题来看,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理解程度,对知识之间联系的掌握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例1(2)的解答,必须掌握等温线的弯曲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地势高低、山脉走向等)洋流等;例2(3)(4)的解答必须深入理解工业区位原理,必须熟悉掌握区位因素发展变化,才可能结合东北工业的不同时期进行区位因素分析;例3(3)的解答,应该针对图中108°E以西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来灵活地进行分析,才能较好地提出图中108°E以西地区的发展宜采取的重大举措。通过以上答题的分析可以得到启示,也就是平时的复****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整组合,对地理原理和规律充分理解:以某一问题或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重组,从而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精选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新颖的练****和试题,进行原理、规律的应用训练,在应用中促进对规律和原理的深刻理解;放大高考典型试题功能,通过改变试题条件和设问角度,进行知识的应用,从中体验思维过程和知识应用的方法。
4、突破文字表述的障碍
"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近年来高考地理综合题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出现,而地理简述题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答题的空间,能够加大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自由度,可见高考地理试题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其实,用文字进行表述的过程就是一个展示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状况如何,思维能力如何,最终都要用文字来反映,但在实际中普遍存在对文字表述能力的不重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这项能力显得尤为薄弱。例1(2)采用简答的方式,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题得分率低,要答好确属不易,一些学生答案想得到,但无法用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地表达出来,表述缺乏层次性、逻辑性,要点不突出,不能科学准确地应用地理术语,学生对例1(2)中10℃等温线走向的描述没有分东西两段来描述和分析;学生对例2(3)的解答没有分别叙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钢铁、***的区位因素以及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的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这些都说明了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不强,存在很大的缺陷,这正是制约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平时学生一定要走出误区,要重视文字功底的锤炼,对****题和试题的答案,尽可能用简练的文字来表述,做到"字迹清晰、要点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表述准确、阐述完整",还特别要在练后和考后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复地推敲,多琢磨、多比较、多纠偏,通过这种方式和不断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纠正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逐步提高文字功底,从而突破文字表述的鸿沟,以便在考试时减少不必要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