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人员定位系统方案1.doc

格式:doc   大小:57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员定位系统方案1.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17/10/10 文件大小:5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员定位系统方案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水头煤矿人员跟踪定位系统设计
编制:
生产部:
通防部:
安检室:
通防副总:
安全副总: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编制单位:生产技术部
编制日期:2011年5月12日
大水头煤矿人员跟踪定位系统设计
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3
第二章系统概述 3
第三章系统组成 6
第四章主要功能 11
第五章主要技术指标 14
第六章人员安全监测系统分站布置 15
矿井概况
大水头煤矿为靖远煤业集团公司主力生产矿井之一,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可采煤层(1#)***含量为8~10m3/t,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煤层为可抽煤层。
煤层具有自然发火特征,发火期3~6个月,有最短21天发火的历史,为Ⅰ级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
历年***等级鉴定为高***矿井,2007年矿井***等级鉴定相对***-1,绝对***。
矿井为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北风井配备2台FBDZ-8-N24D对旋轴流式主扇,东风井配备2台BD-Ⅱ-8-№23对旋轴流式主扇。目前主扇总排风量7346m3/min,通风负压2560Pa, m2,%。
系统概述
一、系统概述
KJ69N型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是由天地(常州)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先采用RFID技术实现井下人员定位功能的系统。从2006年正式在大水头矿安装、运行,五年以来已在全国各大矿务局、煤矿成功推广运用800余套。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就无法确切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KJ69N型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的功能就在于:让我们能借助它实时了解井下人员及机车的流动情况、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准确数量、统计与考核下井人员的出勤情况。另外,作为下井人员考勤系统,可以对任一日期或指定日期段、任一指定月份,对下井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下井班次等进行分类统计,产生人员考勤的日报表、月报表,便于考核,并能打印相关报表。可用来规范人员的活动,防止缺岗、串岗、迟到和早退,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有效防止只考勤不下井或下井不考勤的情况,确保考勤统计数量与井下作业人员的数量完全一致。
KJ69N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07年版)、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系统取得MA安全证书,产品取得安全标志证书及防爆合格证。
二、技术优势及系统特点
1、技术优势
a)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是专业从事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产品的开发单位,是煤炭工业煤矿安全仪器仪表装备的定点生产单位。
b) KJ69N型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是我公司耗时五年、自主研发、国内首先采用RFID技术实现井下人员定位功能的系统。
c) 已在全国各矿务局、矿推广运用800余套,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经过5年的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d) KJ69N型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售后服务良好,我公司在全国各省设有专门的产品售后服务点,确保做到24小时服务响应。
e) KJ69N型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是国内唯一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证书的产品。
迄今为止已取得以下奖项:
2003年度被评为“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
2004年度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2005年获“九五”、“十五”煤炭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奖
2006年获得煤炭工业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a) 被测目标“无负担”
被测人员通过检测点无需主动进行任何操作。
b) 通行方式无限制
对被测人员经过检测点的通行方式没有限制,允许多人以“鱼贯而入”、“成组成群”的方式通过检测点,不影响井下人员的正常通行和正常作业。
c) 结构简单,配置灵活
可根据具体需要及投资情况灵活设置井下无线数据监测站。监测站设置得越多,则划分的人员定位区域越多,人员定位的空间范围越准确。
d) 节省资源
可以在人员监测系统网络中加设环境参数、工矿等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构成多功能的综合监测系统。
e) 一站多点,节省投入
每个无线接收站(读卡器)可连接2-8个无线接收头,可满足井下丁字巷、十字巷、井口等复杂路况的安装要求,减少投入,增加系统可靠性。
f)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