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尼各马可伦理学》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十分有深度的书,里面记载了亚里士多德对伦理学的一系列见解。其中关于快乐这一话题的内容,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下面是关于书中快乐这一话题的摘抄。
虽然做选择以某种方式对待快乐有关,但选择并不意味着全然放弃快乐。
政治学的研究不应忽略快乐问题,因为①快乐似乎与我们的本性最为契合。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动物,都追寻快乐躲避痛苦。在大多数人眼中,幸福就包含着快乐。②德性与恶与我们以何种事物为快乐、为痛苦有关。爱所该爱的和恨所该恨的是培养德性的第一步。③在快乐问题上存在着争论的核心是它是不是善,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是/不是善。
何谓快乐?从它的动词用法上看是“被……愉悦”。快乐意味着有些事物令我们愉悦或显得如此。
在本质上,快乐是属于我们的正常品质的未受阻碍的实现活动。这种实现活动自身令我们愉悦。
正常品质是在我们不存在匮乏的状态下的品质。向正常品质的回复则是使匮乏得到充实的过程。
在正常品质状态下,我们以总体上令人愉悦的事物为快乐。而在向正常品质回复的过程中,我们甚至从相反的事物如苦涩的东西中感到快乐。这种回复性活动不是其自身令我们愉悦,而是当我们处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才对我们显得愉悦。与正常品质状态下的快乐相反,回复性的快乐总是混杂着痛苦,因而这种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
快乐有性质的不同。来源于高尚事物的快乐自身就值得欲求的。正常品质的实现活动的快乐是善而不是恶。不正常的品质状态下的快乐则只在偶性上是或显得是善。
在肉体快乐方面,必要的肉体快乐是一种善,它只当过度时才是恶。与过度的快乐对立的是必要的快乐而不是痛苦。肉体快乐特别被人们追求是因为它能驱走痛苦,并且特别强烈,易为人们享受。
快乐或是属于实现活动而不同于生成、过程或运动。它是某种整体的、完善的东西,无需时间的延续来完善。而生成、过程或运动则需要经历时间。
没有什么事物像目的比过程更好那样比快乐更好,因为实现活动的目的既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它自身。快乐既是实现活动,也是目的。
快乐不产生于我们已经成为的状态,而产生于我们对自己力量的运用。快乐感觉的完善只意味着最好状态的器官与最好的对象关联的活动。
每种实现活动都有其特殊的快乐。因而,一种活动的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