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医妇科学笔记.pdf

格式:pdf   大小:57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妇科学笔记.pdf

上传人:百里登峰 2023/3/22 文件大小:5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妇科学笔记.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医妇科学笔记 】是由【百里登峰】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妇科学笔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一)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二)血热证:
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
薄荷、炙甘草
二、月经后期
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
.
3、血寒证:
虚寒: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
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
人参、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
.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五、月经过少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
壳、生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七、经间期出血
.:.
.
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
3、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出血期(塞流、澄源为主)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
2、肾虚证
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
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血热证
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
.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
肉桂、制附子
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
甲胶
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
陈榈炭、龟甲、牡蛎、生甘草
九、闭经
1、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莵丝子丸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阴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十、痛经
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
.:.
.
5、肾气亏损:补肾益经,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
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
皮、乌药、香附、甘草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
芍、蒲黄、五灵脂
清热调血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
延胡索、莪术、香附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舒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
2、肝肾亏虚: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
十二、经行头痛
1、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2、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3、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
十三、经行感冒
1、风寒证: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
.:.
.
3、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十四、经行身痛
1、血虚证: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
2、血瘀证: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
十五、经行泄泻
1、脾虚证: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证: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
十六、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2、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珍汤
十七、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证: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证:滋阴养肺—顺经汤
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十八、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
.:.
.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
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
十九、经断复来
1、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
2、肾阴虚证: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
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
4、湿毒瘀结:利湿解毒,化瘀散解—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滞汤
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阳,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
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
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
.
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
车前子、甘草
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
子、牛膝
二、带下量少
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
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
1、血虚证: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
2、气滞证: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3、虚寒证: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
4、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三、异位妊娠
.:.
.
1、未破损期:活血化瘀,消癥杀胎—宫外孕II号方加蜈蚣、全蝎、
紫草
2、已破损期:
(1)休克型: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和宫外孕I号方
(2)不稳定型:活血化瘀,佐以益气—宫外孕I号方加党参、黄芪
(3)包块型:活血祛瘀消癥—宫外孕II号方
四、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活胎—保阴煎
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胎元饮: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杜仲、陈皮
五、堕胎、小产
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堕胎。
凡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胚胎自然殒堕者,称小产,或半产。
.:.
.
六、滑胎
1、肾虚证:
肾气不足: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虚: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
肾精亏虚:补肾填精,固肾安胎—育阴汤
2、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3、血瘀证: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七、子满
鲤鱼汤:鲫鱼、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姜、橘红、黄芪、桑白

八、子肿
1、脾虚证:健脾利水—白术散加砂仁
2、肾虚证: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证: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
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紫苏叶、木瓜
九、妊娠小便淋痛
.:.
.
1、阴虚津亏证: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地丸
2、心火偏亢证:清心泻炎,润燥通淋—导赤散
3、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苓散
产后病
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
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
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一、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
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味
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二、产后腹痛
1、气血两虚证:补血益气,缓解止痛—肠宁汤
2、瘀滞子宫证: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
.:.
.
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三、产后身痛
1、血虚证: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证: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散、防风汤
3、血瘀证: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或生化汤加味
4、肾虚证::补肾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肾汤
四、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
2、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
3、血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
五、缺乳
1、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散
2、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3、痰浊阻滞证:健脾化痰通乳—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
.:.
.
1、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癥—香梭丸或大黄蛰虫丸
2、痰湿瘀阻:化痰除湿,活血消癥—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
4、肾虚血瘀:补肾活血,消癥散结—补肾去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二、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
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合命饮
2、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
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三、不孕症
1、肾虚证:
肾气虚: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
.:.
.
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肾阳虚: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
2、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3、瘀阻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炙甘草、菟
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
四、阴痒
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
用蛇床子散
2、肝肾阴虚:滋阴补肾,清肝止痒—知柏地黄汤
五、阴疮
1、热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消疮—龙胆泻肝汤
2、寒湿证:温经散寒,除湿消疮—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六、阴挺(子宫脱垂):
1、气虚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2、肾虚证: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