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1
文档名称:

《中国陶瓷艺术论》陶瓷-工艺美术-中国.pdf

格式:pdf   大小:1,969KB   页数:29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国陶瓷艺术论》陶瓷-工艺美术-中国.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10/11 文件大小:1.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陶瓷艺术论》陶瓷-工艺美术-中国.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言
说不尽的中国陶瓷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陶瓷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到处是陶瓷的
身影。从古到今,还没有一种人工制造的器物像陶瓷那样与
人类构成如此广泛而密切的关系。
陶瓷古老而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新石器时代,陶
器就已出现,它是人类最早的文明成果之一,是远古先民富有创
造性的见证;而瓷器在中国的商代已经萌芽,在汉代则已成熟。
说陶瓷年轻,是因为直到今天它还与我们朝夕相处,还不断地花
样翻新,丰富和美化着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给我们以特殊的
艺术享受。似乎还没有别的器物有如此长久而旺盛的生命
力。
陶瓷高雅而又朴素。它被陈设在博物馆里,安置于大雅之
堂,它是那样富于美的气质,卓然不群;但它又是最通俗的,朴
素到日常生活处处可见,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它。还没有
哪种器物竟然把高雅与通俗结合得如此和谐自然。
陶瓷“卑贱”而又高贵。普通陶瓷联系着普通人的生存,自
古以来它就与人的吃喝拉撒等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发生着联系,它
价廉到几乎人人可以拥有;但是陶瓷珍品却价值连城,甚至可以
是无价之宝,以至于其赝品、仿制品屡禁不止。似乎也没有
同一类器物在高贵与卑贱之间形成如此大的反差。
陶瓷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人类依照自己的需要,任意捏塑
和把玩手中的泥土,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用陶瓷来制作,以满足
自己不断发展的种种需要。人类不仅仅满足于陶瓷的实用价值,
还把它作为审美对象,作为装饰陈设品,在陶瓷艺术品中积淀着
美学情趣,在陶瓷工艺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艺术想象性和创造
性。陶瓷以它无可代替的风姿和品格在艺术园地里占有一席之
地,并沟通着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似乎也没有哪一样器
物将实用与审美融合得如此完美。
陶瓷在时间的维度上联系着远古与现在,在空间维度上沟通
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人们的共同情趣和审美心理,它是一种
“世界语”。
陶瓷甚至沟通着现世与来世,人间与阴间。陶器中的明器
(即冥器)似乎告诉人们,陶瓷对人而言,不仅与“生”俱来,
而且与“死”相存,陶瓷于是有了超现实的象征意义。
陶瓷作为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特殊物品,作为审美对象,
它以独特方式提供了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信息。这些信
息,包括了材料、工艺、技术等等物质生产方面的信息,但更重
要的是蕴含着人的精神、文化方面的信息,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有着审美情趣、时代风尚的熔铸。
陶瓷是“五行”之艺,金、木、水、火、土,缺一不能制成
精美的陶瓷品。
陶瓷不是中国独有的器物,但在世界上,中国是较早发明了
陶器又最早发明了瓷器的国度,是最充分地发展了陶瓷艺术的国
度。所以,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之源的回溯,不能离开对中国陶
瓷的重新观照。
中国是陶瓷王国,中国也将陶瓷推进了艺术的王国。在步入
这个“王国”之前,我们且看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康
熙珐琅彩牡丹碗给一位观赏者的感受:“碗造型幽雅,胎薄而坚
质;釉润而光滑,彩绘鲜明而绚丽,用以补色地的明黄彩纯净细
润无一丝杂质;没骨花卉绘画风格工致细腻,娇艳端庄,各色牡
丹花盛开时花朵的阴阳向背,花重茎轻的视觉感都淋漓尽致地表
现出来,如同画家在宣纸上的绘画作品一样,有着极其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这种为花传神的高度技法,不禁使人想起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的名句:‘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
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欣赏这件上等的陶瓷艺术品就像读
一首好诗,看一幅好画,喝一口香醇的美酒一样令人心旷神怡,
回味无穷。”①
如诗,如画,如美酒,如窈窕淑女风姿绰约;类玉,类银,
类冰雪,类青山翠峰清秀挺拔⋯⋯中国陶瓷给人的艺术感受是
难以言说的,更是难以言尽的。让我们打开陶瓷艺术之门,去接
近她,去领略她的百态千姿、万般风情,也许她的美感会使你流
连忘返⋯⋯
①王健华:《康熙珐琅彩碗辨伪》,载香港《中国文物世界》第期, 年
月号。
第一章
中国陶瓷与中华文明
中国陶瓷与中华文明有着广泛深刻而且极为独特的密切关
系。泱泱中华古国,最初经瓷器“使者”为世界所知,文明昌盛
的中国形象,起先以瓷器为媒向世人展示,以至于( 瓷器)
成为中国的象征和代名词。仅此一点,足以说明陶瓷与中华古代
文明的特殊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陶器和瓷器的诞生、发展和流变过程
的现象背后,反映着中华文明发祥、发展的足迹,标志着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前进的步伐;同时,由陶瓷器形和纹饰流变所体现
的陶瓷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状况,也成为中华文明发展过程
的一种特殊记载。陶瓷器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是日常
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普通器物,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