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舞蹈拍子与舞蹈节奏问题的重要性.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舞蹈拍子与舞蹈节奏问题的重要性.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7/10/1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舞蹈拍子与舞蹈节奏问题的重要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舞蹈拍子和舞蹈节奏问题的重要性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完成舞蹈动作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发展进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本文认为,在舞蹈练****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舞蹈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视觉与听觉,作为人类生理上的最重要的两大感官系统,也是人类完成艺术形象感受的两大感觉系统。也就是说,欣赏优美的舞蹈是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的。“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既能直接被视觉感受,同时也能直接被听觉感受。因此,“节奏”在舞蹈的表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节奏”呢?广义而言,是指音乐中诸如拍、拍子、小节和乐句等在时间方面(不涉及音高)的有规律的运动。这种规律一般由小节和拍号加以标记,但实际上常常要求表演者按照艺术的要求处理,并不总是机械地精确,是以不同时值的音符体现的一种时间现象。
     在舞蹈中,舞蹈的基本要求是:节奏、表情和构图。这三个基本要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表现意义,尤其是“节奏”。完成舞蹈动作最简单的形式也是“节奏”。“节奏”形成舞步,而舞步构成组合,组合形成舞蹈片段,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舞蹈。所以,没有“节奏”也就没有舞蹈,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进行。它既要依附节奏去发展动作,还要在乐感中巧妙地去韵化动作,使舞蹈动作韵律化。音乐的“节奏”则是将音乐的时间划分为乐句、小节、拍、以及拍子中的各种细节和综合。
  舞蹈演员要具备的素质,首先就是要对音乐的节奏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和“节奏感”。“节奏感”实际上也就是时值的准确感,强调它就是强调以“拍”为时间单位的各种音符在时间长度上的准确感。
     训练时,音乐伴奏出的每一个音符,由时间来划分为长短相同的单位“拍”,再将“拍”组成为两个一组或三个一组的“拍子”。它们形成了自然的强弱交替的规律,合乎拍子强弱规律的称为“正规节奏”;不合乎拍子强弱规律的称为“非正规节奏”。把各种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来,这就成了有艺术生命力的“节奏”。具有一定特性的一组“节奏”称为“节奏型”。这种形式音乐节奏的实际的组合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它就成了音乐家塑造音乐形象和形成作品风格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准确的“节奏感”,不仅可以用它去规范舞蹈的动作在时间上的准确性,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准确的动作去刻画舞蹈形象和揭示舞蹈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舞蹈的基础教学中,音乐伴奏可以在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同时,又使舞蹈动作做得更准确、完美。
     选好音乐,就必须要熟悉舞蹈的性质、特点、规律和变化,在音乐的选择、处理、安排和运用中做到与之协调,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各种拍子的节奏表现特点各有不同,常用的有“二拍子节奏”、“三拍子节奏”、“四拍子节奏”等等。
    “二拍子节奏”的拍子规律是:
     强—弱。这种拍子在舞蹈中极易用人们日常生活常规动作提炼的动律,表现比较单一的情绪。二拍子在快速的情况下表现活泼灵巧;在中速的情况下表现强健、有精神;在慢速的情况下表现坚定、有力;更慢时表现则是显得沉重、庄严。
    “三拍子节奏”拍子的规律是:
     强—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