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易筋洗髓经.pdf

格式:pdf   大小:24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易筋洗髓经.pdf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3/3/24 文件大小:2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易筋洗髓经.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易筋洗髓经 】是由【我是开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易筋洗髓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练法揭秘
武功秘藉·中国武术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十二经脉通畅则气血调和,身体健
康。反之,十二经脉不通则气血瘀阻,百病始生。人体周身肌肉,按十二经筋循
行路线划分为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于十二经筋之中,对十二经筋起着营养和
主导作用,而十二经脉对十二经筋也起着保护和调节作用。所谓的《易筋经》之
筋,指的就是十二经筋。“易”是改变、改善,“易筋”就是改善十二经脉。《易
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经典),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
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这
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
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易筋经区别于一
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
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
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
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内劲内
力)。
练功总则
在中间。
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
力。
——手阳明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1,左势双足立定外八字,夹角成90度,左足在右足前方三
寸许,双肘与肩同高,双手心斜向相对,约成60度角,左手比右手向前三寸许。
站桩时背要裹圆,内腰脊要直。头领身松,目视前方。右势反之。
经筋(经脉)循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
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
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
——手太阳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2,右势,双足并拢成外八字,右足比左足向前三寸许。上
身前倾30度左右,头,目正平视、双臂侧平举,掌心向上。注意:身体倾时不
可弯腰凸背,腰脊要直,是以髋关节为轴前倾上身的。
经筋(经脉)循行:手太阳经筋分布于手小指、臂的外侧后缘、耳周围及面颊。
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
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3,右势丁八步,右足比左足前三寸许,双臂前平伸,双手
心向内(向自己的颈部),指尖向上,注意腰背要直。
经筋(经脉)循行:手少阳经筋分布于无名指、臂的外侧中间(介于手阳明和
手太阳经筋之间)、肩上颈侧与面颊两侧。初站桩,肩上端易酸胀,久之自然消
失。劲到一定程度,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
之真力。
第二节手三阴桩势
手三阴经循行在上肢内侧,其中手太阴经循行于上肢上缘,手少阴经循行于
上肢下缘,手厥阴经循行于上肢中间。
手太阴经生向后之真力,手少阴经生相合之真力,手厥阴经生向上之真力。
——手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4,此为左势,左足在右足前三寸许,右手置于头后,掌心
向后,拇指侧在上;左手置于背后,拇指侧在下,掌心向前(向自身),腰脊要直,
头面向左上方。注意:双肘向后背,不可松懈向前。
经筋循行:手太阴经筋分布于大拇指、上肢内侧前缘及肋间。初站此桩,臂
前肩下发酸发胀,久之自然消失。若常练此桩,手太阴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麻热的
感觉,进而畅通轻快,随之掌上生出向后之真力。
——手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5,此为左势,左足向前三寸许,左手置于臀后,掌心向下,
臂要伸直;右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臂要伸直。头面向右侧,下颏微抬起。右
势反之。
经筋循行:手少阴经筋分布于小指、臂的内侧后缘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桩,
小鱼际会有酸胀感,久之手少阴经循行部位则生通畅感,掌上生出向内相合之真
力。
——手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6,此为右势,右足在前三寸许。双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
手指相对,右掌左掌比略在前寸许,腰脊要直,头要领,身要松。注意:双肩不
可端,要沉肩。
经筋(经脉)循行:手厥阴经筋(经脉)分布于中指、臂内侧中间(介于手太阴
与手少阴之间)、腋下及胸肋间。初站此桩,掌根手腕内侧酸胀,久炼则手厥阴
循行部位有通畅感,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
第三节足三阴桩势
足三阴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其中足太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缘,足少阴
经分布在内侧后缘,足厥阴经分布在中间。
足太阴经筋(经脉)生向后之真力,足少阴经筋(经脉)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阴
经筋(经脉)生向内相合之真力。
——足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7,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足尖点地,足趾向左侧,足跟
提起,重心在右足;右手拇指、食指指向自己的印堂,其余三指自然握拳,右手
距头约一尺,右肘与肩同高。左手置于左胯后,小指、食指伸直,指向身后,中
指、无名指回勾,拇指扣在食指指端,掌心向右。
经筋(经脉)循行:足太阴经脉分布在足大趾、下肢内侧前缘及胸部。腹常练
此桩,足太阴经筋所循行部位
生通畅感,并且足下生出向后之真力。
——足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8,此为右势,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许,双足之间相距约一足,
双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收臀,腰脊要直,头要领起。双手置于两胯旁,五指
自然张开,虎口向前,手心向下,双肘由后向外、向前翻拧,与双膝向后翻拧相
对。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许。
经筋(经脉)循行:足少阴经筋循行于足小趾、足心、下肢内侧后缘及脊柱前
侧。常练此桩,可以强脊柱,经筋(经脉)循行处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足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9,此为左势,左足略在前三寸许,双足外分成180度角,
双足尖向外,足跟向里,双足跟相距约一足,弯腰,抬头,双手十指交叉,手指
交于对侧掌心而非掌背,掌心向下。注意:膝不可弯屈,头不可下。低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足厥阴经筋循行于足大趾、下肢内侧中间,介于足太阴与足少阴
之间。常练此桩,可使经筋所过之处生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第四节足三阳桩势
足三阳经筋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其中足阳明经分布在外侧前缘,足太阳经
分布在外缘,足少阳经分布在中间。
足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足太阳经生向上之真力,足少阳经生向外开之真力。
——足阳明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0,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重心在右足,双手十指并拢支
地,双手与肩同宽,腰脊要直,头要抬,要有领起全身之意。注意:腰背要平,
右膝不可过屈。
经筋循行:足阳明经筋分布于足二趾、三趾、四趾、下肢外侧前缘、胸腹、
面颊等部。常练此桩,足阳明经筋循行部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前之真力。
——足太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1,此为右势,右足略前,重心在左足,双足相距约一横足
宽。俯身下腰,双手十指交叉,手指交于对侧手的手背,置于头后,掌心向上。
注意:双肘不要夹,要展开,前臂成一直线,腰脊要直,不可凸背,颈不可弯。
经筋循行:足太阳经筋分布于足小趾、下肢外侧后缘、腰背及头顶等处。常
站此桩,足太阳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上之真力。
——足少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2,此为左势,左足在前,右足外摆,双足成90度角,右
掌推向左侧;左手半握拳,置于左胯旁,头歪向左侧。注意:头要领,虽然是头
歪的姿势,但意领要强。
经筋循行:足少阳经筋分布于足第四趾、足背、下肢外侧中间、身体的左右
两侧及头的侧部。常站此桩,足少阳经筋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热及通畅感,足下生
出外开之真力。
通过站易筋经桩势,可生出一种内在的真力,此力外柔内刚,具有极强的穿
透力。此力生于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通过十二经筋(经脉)而从手足
发出,对应女口下:十二经脉中,阳阴经脉相表里对应,而二者生出之真力的方
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下、左右、前后共三维六向,足下真力亦是上下、左右、
前后三维六向,如此手足相合,正如着名武术家王芗斋所云“三劲成体、六力错
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