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漂浮导管文字.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漂浮导管文字.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漂浮导管文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漂浮导管文字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陈世彪
1969年,sheinman等用一种长100cm,,,由于导管柔软,可以随血流飘移前进,经右房、右室而入肺动脉,其中69%可达肺动脉,是为微导管。 1970年swan和Ganz首先研制出特殊的导管,即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PAC),又称Swan-Ganz导管。1972年将其用于临床。导管顶端带有气囊,从大静脉置管,将气囊充气后导管随血流漂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进入肺小动脉。导管可测得右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右心室压(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RVP)、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以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1975年发展为光纤肺动脉导管,可用于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2 saturation,SVO2)。同时通过计算公式,可取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外周血管阻力(pumonary vaszcular resistance,PVR)、每搏量(stroke volume,SV)、每搏指数(stroke index,S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等。1981年又进一步用于测定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RVED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近年来导管又经过改进,在尖端15~25cm处安装加热电热丝,通过血液热稀释法,自动连续性测定心排血量(continues cardiac O),给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方便。
一适应证
在心血管手术中应用的适应证较广泛,如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判断手术治疗效果和指导治疗;②合并右心衰竭的瓣膜症病人;③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病人;④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⑤左心功能不全(EF<4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须用正性肌力药或IABP支持的病人;⑥心脏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⑦科学研究需要;⑧肝移植的病人;⑨其它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的病人,如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休克等。
二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右心房、右心室内肿瘤或血栓形成病人,送导管时可导致瘤块或血块脱落,脱落的物块能引起肺栓塞。
2、三尖瓣或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病人,导管难以通过狭窄部位,即使通过会加重阻塞血流。
3、法洛四联征病人须放置PAC时,可先放入右房或右室,待手术后由术者放入肺动脉内,以免PAC刺激流出道而发生痉挛,引起缺氧症状发作。
4、伴出凝血异常病人或无穿刺部位可选择的病人。
三肺动脉导管和穿刺用具介绍
1、肺动脉导管目前用的PAC有四腔管和六腔管,,小儿则用4F或5F。 PAC管不透X线,7F管长110cm,从顶端开始每隔10cm有一黑色环形标记,作为插管深度的指示。四腔管每根有3
个腔和一根金属导线,导管顶端开口供测量肺动脉压和取血标本之用。导管近端开口(距离顶端30cm),用于测量RAP和CVP,
以及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