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牙齿敏感治疗
牙齿敏感症的机理与治疗讲课文字资料
5月10日健齿(山东省兖州市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在“KQ110_VIP视频学院”主讲了“牙本质过敏的机理与治疗”讲座,以下是健齿的讲课文字资料,讲课录音请大家到“KQ110_VIP视频学院”收听学习!
牙齿敏感症的机理与治疗
主讲人简介:
论坛注册名:健齿
真实姓名:朱伟
男 49岁
大学文化副主任医师
兖州市口腔医院副院长
“牙齿敏感症”是比较规范的一个叫法,通常我们习惯上叫做“牙本质过敏”。英文缩写为“DH”。
牙齿敏感症——是指暴露的牙本质受到(机械、化学、温度及渗透压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酸痛症状。
特点:发病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遇到刺激迅速激发,停止刺激症状立即消失。
发病率:
8%~30%,40岁左右为高发人群。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涉及的较为广泛。如:
楔状缺损,牙周萎缩牙根暴露,牙体外伤牙本质暴露,严重的磨损,牙体预备,洞型制备,洗牙,刮治术,牙齿脱色,调颌等等。
DH发病机制:
关于DH的发病机制存在三种学
说: 一是神经学说:认为:“牙髓的神经末稍,可能延伸到釉牙本质界,直接受刺激而产生疼痛”。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发现:“牙髓神经仅有部分延伸到前期牙本质和牙本质内层,而其外2/3并未看到神经结构”。来看一个实验:大家知道:“氯化钾、缓激肽”,都是对神经有强烈刺激作用的,将它涂抹在新鲜暴露的牙本质上,就应该能引起强烈的疼痛反应。实验结果:并没有引起疼痛反应。而且,在继续向牙本质深层测试时,仍然无反应,一直触及牙髓时,才引起疼痛。
如果牙本质的表层有神经纤维存在的话,我们把麻醉剂(如地卡因等)涂抹在过敏的牙面上,就应该能使过敏症状缓解和消失。但都没有出现这个效果。所以“神经学说”在实验上,依据也不充分。二是“传导学说”,认为:“成牙本质细胞是一个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可以传导给牙髓神经而产生疼痛反应”。1968年,组织学家Frank曾报告:在牙本质小管中观察到有神经与造牙本质细胞突形成的复合体,可行使“感受器”的功能。但电镜问世以后,经过扫描证实:是牙本质中的“胶原纤维”而并非“复合体”结构。
迄今,也未发现有神经传导物质的存在。造牙本质细胞也不具有“感觉器”特性。
三是“液体动力学说”,该学说是根据牙本质小管内有牙本质液。认为:“牙本质液受到刺激而产生内、外流动,这种液体的流动,引起了造牙本质细胞和其突起的伸胀和压缩,从而机械的搅动了牙髓的神
经末稍产生疼痛”。
这种学说,可以解释许多牙本质受刺激时产生疼痛的现象。
例如:在新鲜暴露的牙本质表面,放一吸水纸,数分钟后即有疼痛的感觉;将纸浸湿,就不会产生疼痛。说明疼痛的感觉是由于吸水纸能使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向外流动而发生的。而湿纸不再吸水,就不能使牙本质液流动,所以不会产生疼痛。冷热刺激引起过敏牙齿疼痛的原因是热胀冷缩使牙本质液产生流动造成的。那么过敏牙齿为什么怕酸甜呢?是由于牙本质液克分子渗透压浓度较低,要向克分子渗透压较高的方向流动。当牙齿表面有糖液酸液,特别是高渗液存在时,就会导致牙本质液向外流动,所以过敏牙齿也怕酸甜。
许多临床现象,大都能适用“液体动力学说”来解释,所以,此学说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