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古隆中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隆中导游词.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6 2023/3/2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隆中导游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古隆中导游词 】是由【guoxiachuanyue00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隆中导游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古隆中导游词
篇一:古隆中导游词】
古隆中导游词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们三国之旅的重要一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三国故事湖北多,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
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襄樊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而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
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梁父吟“,以寄托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徐庶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明、貌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
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三顾“和平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改变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的初衷,当即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吴,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此,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备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丽,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著、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智慧》、《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曾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们闻此有何感想。
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
知府时,这场争论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
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
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
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
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
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可能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好了,古隆中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谢谢大家!
篇二:古隆中导游词】
古隆中导游词
嗨,大家好!欢迎来到襄樊着名的旅游风景区——古隆中。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刘梦菡,大家可以叫我刘导。
古隆中风景区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区。风景区里有隆中山,大棋山,小棋山??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
溪,流水潺潺。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现在有三顾堂,彩虹桥,武侯祠??等名胜古迹。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一下三顾堂。
大家请看,前面葱郁大树掩映的木屋,朱红色,盖着琉璃瓦,门上写着醒目的三个字“三顾堂”。哈哈,你们才对了,这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看到了吗?门两旁的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我考考你们吧!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什么?呵呵,有人猜对了。“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刘备的千秋伟业所作的两个《出师表》。“三顾”是指刘备三顾草庐请诸葛亮。“一对”指当年诸葛亮所作的《隆中对》。这副对联歌颂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现在可以进入三顾堂了。里面是一个幽静古朴的四合院,你们会看到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的蜡像,栩栩如生。我在门口等候,你们赶快去细细游览。记住不要乱扔果皮,不要抽烟。十二点半在门口集合,去吃隆中特色。湖北襄樊人民路小学四年级:牙买加咖啡
篇三:古襄阳导游词经典详尽版】
隆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旅游观光我是大家此次襄阳之行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导好了。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相逢即是缘分,在此提前预祝各位旅行愉快!三国故事湖北多,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
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阳。我们今天旅行的第一站就
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诸葛亮青年时代隐居之地——古隆中。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都发生在那里。
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増长智慧”。希望各位在参观完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古隆中,位于襄阳城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隆中清静幽雅,天苍、山青、水碧。隆中山、乐山、旗山三山环拱,隐若玦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这样来描绘古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董必武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
石牌坊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隆中的标志性建筑——石牌坊了。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湖北提督程文炳主持建造。牌坊高六米,长十米,仿木结构,四柱三门楼式。牌坊的正大门上雕刻着“古隆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边的柱上线雕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意译为:刘备三次来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以求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之恩,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匡济刘禅巩固,发展蜀汉大业。这两句诗赞
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的小门上雕刻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两句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教育其子孙后代恬静寡欲,淡视名利,明确志向;专心致志,除却烦躁的思想,树立远大的目标。现在大家请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三代是指夏商周三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古人认为三代以及三代以上的人忠厚贤良,三代以下便人心不古了。但是诸葛亮辅先主,佐后主,勋业盖世,所以在此予以高度称颂。两边的门柱上刻着“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何”这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旧时兄弟排行常以伯,仲,叔,季为序。伯,老大;仲,老二。伊尹:辅汤灭夏德伊尹。伊是本名,尹官名。吕,辅周灭商的吕尚,俗称姜尚,姜太公。萧是指萧何,曹是指曹参,他们俩都是西汉的丞相,辅佐刘邦起义,功勋显赫,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起了重要作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伊尹不相上下,他处理政务,军事,外交等国事胸有成竹,就连萧,曹二人与他相比都显得逊色。石牌坊在1955年由隆中文物管理处清洗修理过一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扫“四旧”,安排当时隆中大队大队长唐大兴带人拆除,唐大兴借口怕砸伤人,没拆除,但是被打掉左侧石抱鼓一只。1980年隆中风景区管理处用材料进行了修补。现在石牌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为隆中重要文物古迹之一。
躬耕田我们大家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池塘。池塘名为荷花池,
III
是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维修隆中诸葛故居时在躬耕田上开方池种莲藕而得名。1983年,隆中风景管理处荷花池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造,清除了淤泥,四周堆砌山石,池中重建了荷花亭,并种了二十多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每到夏日荷花盛开,亭亭玉立的莲花过人头,给隆中风景增添了一抹亮色。荷花池前面的这片花圃便是躬耕田了。据史料记载的躬耕田是乐山和旗山之间的诸葛庙冲的一百多亩田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就是指这个地方。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蒋介石维修隆中古迹时,对躬耕田的一部分荷花池再次作了整修。
1984年,隆中风景区管理处在躬耕田上重建四角亭一座,题“田园淡泊”的匾额,庭中竖“躬耕陇亩”的石碑,以增添宁静淡泊之风味。“躬耕陇亩”这四个字是国家军委主席刘华清所题。
说道躬耕南阳,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执。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
”之争最为有名。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此,还打过不少笔墨官司。
“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
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做知府,但他这个官可就有点难做,这个官司就闹到他的堂前,可要处事公平,一碗水要端平,若是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南阳百姓就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拍案休堂,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后来中国的专家小组在四川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最终确定在襄阳古隆中,其实这是有很多依据的,我们暂且不说隆中对,首先从诸葛亮的人际关系说起,他的老师水镜先生,也就是三国演义中所提到的司马徽,就居住在我们襄阳的南漳县城,故居仍然存在无可厚非;诸葛亮的同窗好友徐庶,就是三国演义中提到的一个被迫一身都在曹营中做官,然而却未跟曹操献一计,俗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他也是住在南漳县城;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就是被时间传言丑女的黄阿丑,是襄阳城西黄家湾人氏;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与诸葛亮齐名,人称伏龙凤雏之一的庞统,他也是襄阳人,而且是住在离襄阳城只有一江之隔的鱼梁州。另外,据历史专家考证,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指的是南阳郡,并非现在的南阳市市区,只是地理位置的划分罢了,而且,从武侯祠本身来说,我们襄阳古隆中的武侯祠始建于晋朝,公元361年,古朴庄重,历史悠久而南阳的武侯祠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但它是建于唐代,年代远远
晚于我们古隆中,综上原因,襄阳古隆中被公认为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小虹桥
穿过躬耕田就到了小虹桥了。小虹桥横跨诸葛庙前的小溪中段,是诸葛亮寓居隆中时出入必经之桥。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当时正处于大雪过后,黄老先生正骑着小毛驴从女婿家出来,口中吟诗道: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瘦??,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刘备一看此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心中早就久仰诸葛亮的文采,误以为诸葛亮,大喜过旺,慌忙参拜,闹了一场误会。从此,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了。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徊,难得让人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我们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小虹桥上走一走,人人活到九十九”大家不妨都走走看,把长寿带回家。
抱膝亭
大家顺着我的手看过去,可以看到一个亭子,叫抱膝亭。诗文说诸葛亮“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14岁随叔父迁移到襄阳隆中。这个《梁父吟》是山东老家的一种曲子,调子不变,可以自己填词。后人在这里修建这个抱膝亭,就是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引吭高歌,抒发情怀这一闲情雅致。(亭子是清朝时程文炳建的,1978年隆中风景管理处进行了一次维修,亭前“抱膝处”三个字的大石碑,据说是书法家张裕钊所书)。草庐碑武侯祠游客们,我们继续往前走,去看看隆中山腰的武侯祠吧。武侯祠是祀奉诸葛亮的地方。全国大大小小的武侯祠共有100多座,稍有名气的共有48,我们襄阳的这座可以说是全国第二大,第二早的了。武侯祠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代都有翻修,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明末清初的建筑,砖木结构,四进三院式结构,一层高于一层。我们看一下祠堂的正门上方悬挂着汉诸葛武侯丞相祠堂的牌匾,牌匾的下方有三个小石人,代表着福禄寿三星,象征着您来隆中拜访诸葛亮,可以顺便将福禄寿一起带回家。在小石人的
两边分别有两根彩色的横梁,这个叫做户对,而大门前方的这两面抱鼓就叫门当了,和在一起取门当户对之意。我们大家再看一看,这个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门前有四根红色的柱子,上不接天下不接地,叫掀天接地柱,预示着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风唤雨,扭转乾坤的才能。门前还有一副对联“冈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这对联是说隆中一带的山岗槽卧在南阳郡的大堤上,这里的田园仍就如过去那样淡泊,诸葛亮开创了蜀汉的基业,在隆中至今还留有他那清高的遗像。我们去武侯祠的里面看一下,头上这块“卧龙遗址”的匾额是董必武老先生1965年为隆中所题写的。公元197年至207年,诸葛亮隐居襄阳城西20里地的隆中村,在此耕读达10年之久,由于他才华横溢,独居隆中,时人誉其为“卧龙”。匾额下面便我们的卧龙的先生了,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一比一的仿真诸葛亮的铜像了,它是2002年,诸葛亮的后裔为了纪念诸葛亮出山
1800周年而捐赠给隆中的。我们看诸葛亮手持羽毛扇,身披八卦衣,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姿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诸葛亮的手和扇子特别的亮?那是因为我们这一带有个风俗,认为诸葛亮的扇子代表智慧,手代表好运,所以来隆中的朋友不妨也摸摸他的手和扇子,沾沾好运,舔舔智慧嘛。“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对晤古今情”。董必武,1965年题。为了寻求统一天下的大计,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与刘备就当时的形势及统一问题一番对晤,古今传为佳话。“垂功刘氏业,遗范汉家风”。意译为,诸葛亮辅佐刘氏开创了蜀汉的基业,他的功名流芳千秋,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足为后人之楷模。“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伊尹不相上下,他立国策略和治国方略出自伏羲帝皇。“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