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穴盘种苗移栽器的制造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穴盘种苗移栽器的制造方法.docx

上传人:开心果 2023/3/2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穴盘种苗移栽器的制造方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穴盘种苗移栽器的制造方法 】是由【开心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穴盘种苗移栽器的制造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穴盘种苗移栽器的制造方法
穴盘种苗移栽器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穴盘种苗移栽器,涉及种苗移栽领域,该穴盘种苗移栽器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第一移栽铲、第二移栽铲、2个连接杆、齿条、活动销、弹簧、飞轮、种苗悬挂轮、4个活动苗杯和挡板,第一移栽铲、第二移栽铲通过2个连接杆活动连接,第二移栽铲外侧焊接有脚踏板,齿条的一端通过活动销与第一操作杆中部活动连接,齿条距该端三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与第一操作杆中上部连接,第二操作杆的中上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飞轮和圆盘状的种苗悬挂轮,飞轮沿周向分布有轮齿,飞轮的轮齿与齿条啮合;种苗悬挂轮的边缘沿周向均匀分布4个活动苗杯。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穴盘种苗移栽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苗移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穴盘种苗移栽器。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对植物种苗的移栽过程是通过铁锨或铁铲等器械来实现,将要移栽的植物幼苗从地上连根带土挖出,然后将其置入另一块地预先挖好的小坑里,然后再将种苗放入坑中,用土覆盖好,固定。这样做非常容易伤及到被移栽种苗的根部,因此影响移栽的成活率,而且付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时间消耗
的较多,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率很低。再加上目前普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传统的移栽方法已经无法适应。
[0003],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需要先弯腰把种苗放入移栽器内,再站起来栽种。使用过程中需要不停的弯腰再站起来,工作效率较低,使用者也容易疲劳,也可以两个人合作完成,但是,人工成本较高,导致经济效益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穴盘种苗移栽器,能够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操作更加方便。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穴盘种苗移栽器,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第一移栽铲、第二移栽铲和2个连接杆,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对称设置,第一操作杆的底端与第一移栽铲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操作杆的底端与第二移栽铲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移栽铲、第二移栽铲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第一移栽铲、第二移栽铲通过2个连接杆活动连接,第一移栽铲与第二移栽铲之间的夹角为O?40度,第二移栽铲外侧还焊接有脚踏板,穴盘种苗移栽器还包括齿条、活动销、弹簧、飞轮、种苗悬挂轮、4个活动苗杯和挡板,所述齿条的一端通过活动销
与第一操作杆中部活动连接,齿条距该端三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与第一操作杆中上部连接,第二操作杆的中上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飞轮和圆盘状的种苗悬挂轮,飞轮沿周向分布有轮齿,在弹簧的作用下,飞轮的轮齿与齿条啮合;种苗悬挂轮的边缘沿周向均匀分布4个活动苗杯,挡板固定在飞轮的前方,一端靠近种苗悬挂轮的边缘。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上均设置有手柄与杆体,顶端的手柄与杆体呈90°角并向外弯曲。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的杆体长度为65?75cm0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的杆体长度为70cm。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均为中空结构。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移栽铲与第二移栽铲之间的夹角为O?30度。[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移栽铲、第二移栽铲的边缘均呈流线形。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移栽铲、第二移栽铲的高度为25?35cm。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移栽铲、第二移栽铲的高
度为30cm。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挡板为楔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6](I)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移栽器的基础上增加飞轮、种苗悬挂轮、齿条、弹簧和挡板,使放苗和栽种过程一体化,不用弯腰,能够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0017](2)栽种过程只需要一人完成,能够降低人工成本。
[0018](3)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高度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灵活调整,以适用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0019](4)本实用新型的铲面大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种苗。
[0020](5)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形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灵活调整,操作更加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穴盘种苗移栽器拉开操作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中穴盘种苗移栽器合拢操作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种苗悬挂轮,2—挡板,3—弹簧,4一活动销,5—第一操作杆,6—连接杆,7一第一移栽纟产,8一活动苗杯,9一飞轮,10一齿条,11一第二操作杆,12一连接件,
13—脚踏板,14一第二移栽韦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5]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穴盘种苗移栽器,包括:第一操作杆5、第二操作杆11、第一移栽铲7、第二移栽铲14、2个连接杆6,齿条10、活动销4、弹簧3、飞轮
9、种苗悬挂轮1、4个活动苗杯8和挡板2;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对称设置,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上均设置有手柄与杆体,顶端的手柄与杆体呈90°角并向外弯曲,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的杆体长度为65?75cm,例如65cm、70cm、75cm,第一操作杆5、第二操作杆11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操作杆5的底端与第一移栽铲7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操作杆11的底端与第二移栽铲1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移栽铲7、第二移栽铲14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12,第一移栽铲7、第二移栽铲14通过2个连接杆6活动连接,第一移栽铲7与第二移栽铲14之间的夹角为O?40度,例如O度、10度、20度、30度、40度,第一移栽铲7与第二移栽铲14的高度为25?35cm,例如25cm、30cm、35cm,第一移栽铲7与第二移栽铲14的边缘均呈流线形,第一移栽铲7与第二移栽铲14的高度与铲面大小都可以根据种苗的大小灵活调节。第二移栽铲
14外侧还焊接有脚踏板13,脚踏板13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调节。齿条10的一端通过活动销4与第一操作杆5中部活动连接,齿条10距该端三分之一处通过弹簧3与第一操作杆5的中上部连接,第二操作杆11的中上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飞轮9和圆盘状的种苗悬挂轮1,飞轮9沿周向分布有轮齿,在弹簧3的作用下,飞轮9的轮齿与齿条10啮合;种苗悬挂轮I的边缘沿周向均匀分布4个活动苗杯8,活动苗杯8通过螺丝螺帽与种苗悬挂轮I连接,楔形挡板2固定在飞轮9的前方,一端靠近种苗悬挂轮I的边缘。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如下:
[0027]参见图1所示,将种苗放入活动苗杯8内,将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拉开,呈40度夹角,此时第一操作杆5带动齿条10向后移动,由于弹簧3的作用,齿条10与飞轮9的轮齿紧密啮合,齿条10向后移动带动飞轮9顺时针旋转,由于飞轮9内部设置有棘轮机构,飞轮9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棘轮和棘爪驱动转轴转动,飞轮9逆时针转动时,其内圈棘轮则压下棘爪,转轴就不跟着转动。此时飞轮9顺时针转动,飞轮9通过转轴带动种苗悬挂轮I一起旋转,当转动90度时,活动苗杯8刚好转到挡板2的位置,活动苗杯8被挡板2挡住,活动苗杯8内的种苗自然倾倒,落在第一移栽铲7与第二移栽铲14的中间;提起移栽器,放在需要种植的土壤上方,然后脚踩脚踏板
13,使第一移栽铲7与第二移栽铲14没入土中。将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合拢,参见图2所示,此时齿条10带动飞轮9逆时针转动,飞轮9内部的转轴就不转动,种苗悬挂轮I也不转动。此时两个移栽铲7铲面的间距为7?10cm,可以根据种苗大小调节,例如8cm,以种苗能够放入土中为准,然后提起移栽器,使种苗留在土内,周围的土壤由于比较疏松,能够自动覆盖种苗,移栽过程完成,在整个放苗和栽种过程不用弯腰。
[002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包括第一操作杆(5)、第二操作杆(11)、第一移栽纟产(7)、第二移栽铲(14)和2个连接杆(6),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对称设置,第一操作杆(5)的底端与第一移栽铲(7)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操作杆(11)的底端与第二移栽铲(1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移栽铲(7)、第二移栽铲(14)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12),第一移栽铲(7)、第二移栽铲(14)通过2个连接杆(6)活动连接,第一移栽铲
(7)与第二移栽铲(14)之间的夹角为O?40度,第二移栽铲(14)外侧还焊接有脚踏板(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条(10)、活动销(4)、弹簧(3)、飞轮(9)、种苗悬挂轮(1)、4个活动苗杯(8)和挡板(2),所述齿条(10)的一端通过活动销(4)与第一操作杆(5)中部活动连接,齿条(10)距该端三分之一处通过弹簧(3)与第一操作杆(5)中上部连接,第二操作杆(11)的中上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飞轮(9)和圆盘状的种苗悬挂轮(1),飞轮(9)沿周向分布有轮齿,在弹簧(3)的作用下,飞轮(9)的轮齿与齿条(10)啮合;种苗悬挂轮(I)的边缘沿周向均匀分布4个活动苗杯(8),挡板(2)固定在飞轮(9)的前方,一端靠近种苗悬挂轮(I)的边缘。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上均设置有手柄与杆体,顶端的手柄与杆体呈90°角并向外弯曲。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的杆体长度为65?75cm。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杆(5)与第二操作杆(11)的杆体长度为70cm。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杆(5)、第二操作杆(11)均为中空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栽铲(7)与第二移栽铲(14)之间的夹角为O?30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栽铲(7)、第二移栽铲(14)的边缘均呈流线形。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栽铲(7)、第二移栽韦产(14)的高度为25?35cm。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栽铲(7)、第二移栽铲(14)的高度为30cm。
,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为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