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筠连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pdf

格式:pdf   大小:48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筠连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pdf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3/3/27 文件大小:4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筠连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筠连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是由【我是开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筠连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筠连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筠连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

筠连县农业局茶叶站余孝存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系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与珙县
毗邻、南与云南威信、彝良接壤、西与云南盐津县交界、北与高
县相连、,,幅员面积1256平方
公里,辖18个镇乡(其中有三个苗族乡),243个行政村,1632
个农业社,,,以种植业
为主,主导产业为茶叶,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08年全县
农业产值482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6元。筠连县加快茶叶
产业建设,先后被列为全国100个年产5万担茶的基地县之一、“四
川省出口茶叶生产基地县”和“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核心茶
叶基地县”等。多年来,筠连县按照“重引导、抓基地、强龙头、
拓市场”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项目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茶农增收为目的,着力推进茶
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茶
产业新模式。茶叶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
重要来源
一筠连茶业现状及优势
(一)筠连茶产业发展现状
筠连是川红工夫茶和早白尖良种茶的故乡,也是宜宾早
茶最适宜区。茶叶是我县大宗传统农产品,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
支柱,在全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中具有重要地位。2008年全
,(其中苦丁茶4万亩,良种茶园3
万亩)%%;茶叶总
,%和
%;,分别占、四川省和宜宾茶叶
%%;其中名优茶1275吨,
亿元,%%。
全县18个乡镇中,茶叶年产量100-200吨的有3个,200吨以
上的有10个。,年人均茶叶收入约480元。
全县拥有茶叶初精制加工企业118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4个,
省级示范企业1个,知名商标3个,筠连苦丁己成功注册为证明
商标,
社5个,。茶园分
布在海拔400-%,海拔
600-%,%,生态
环境优良。生产的茶叶产品有筠连早白尖工夫红茶、醒世苦丁
茶、醒世龙井、圣星茗芽、圣星凊凉苦丁茶、天香佛茗、烘青、
炒青等。其中炒青、、工夫红茶25吨、名
优茶810吨、,根据茶叶市场需求和
茶区生态资源优势,启动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开发,
2008年末,全县有机茶园246亩、绿色食品茶园8300亩、无公
害茶园4万亩,茶园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二)筠连茶产业发展优势
筠连茶产业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资源条件,是筠连茶
产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可增强筠连茶产业囯
内外市场竞争力。
,茶文化沉积丰厚。筠连地处四川南部
鸟蒙山区,是我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明代开始生产剪刀粗茶(边
茶),开创了500多年的筠连茶叶历史,经过建国后的30年的
发展,1977年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年产5万担茶的基地县之一,
筠连茶叶经济又经近20年的转型期的调整,茶叶生产、加工、
营销体系日趋合理,为优化茶叶资源配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茶叶品质优异。筠连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森林覆盖度高,茶园生态环境好,有利于无公害茶和
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目前颁证的无公害茶园和绿
色食品茶园、有机茶园已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得天独厚的生态条
件,孕育了优异的茶叶品质,所产的名茶(天香佛茗、鑫龙茗兰、
醒世龙井、圣星茗芽),川红(筠连红茶、红碎茶)、醒世苦丁
茶等多次在国内外获金奖。筠连苦丁茶还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产
品证明商标保护。筠连红茶国家原产地域产品证明商标成功申
报,对保证筠连茶叶质量,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适制多种茶类。本县有筠连早白尖1
个国家级地方良种;70年代以来,陆续引进云南大叶种、福顶:.
大白、福选9号、乌牛早、名山白亮131、平阳特早等国家级无
性系良种,这些优良品系的茶树品种及种质的多样性、多适制性,
不仅奠定了优异的茶叶品质,还决定了筠连茶叶的多样性,为筠
连茶叶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茶叶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品种基
础和保证。
,技术支撑有基础。以茶为主的农业地域特
点,全县拥有茶叶技术推广站1个,其中高级1人、中级4人、
初级6人;县茶叶生产办公室有茶技员18人;同时拥有一大批
生产经验丰富的茶农、茶工。
,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全
县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兴办了118家茶叶初、精制加工厂,生产加
工体系基本形成。筠连红茶、烘青绿茶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名
优茶、苦丁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
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茶叶龙头企业4家。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不断
壮大,成为茶叶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生主体。
,营销网络形成。全县已建成城区茶叶专业
市场和乡镇初级茶叶市场2个,苦丁茶60%以上依靠市场交
易。筠连苦丁茶网的开通,也为筠连茶叶销售提供了网上交易平
台。近年来,随外埠市场的不断开拓,上海、北京、广州、济南
等地已成为筠连茶叶的销售区域。
(三)筠连茶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无性系良种茶园比率小。目前,全县
50~60年代的茶园占总面积20%,已经老化;相当一部分茶园,
由于建园基础差,管理粗放,重采轻管等原因,平均单产仅25
公斤左右;特别是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不足1/4,远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不仅导致了茶园产出水平低,且影响了茶叶质量及机械
化采摘和修剪。
,加工工艺不规范。多数初制厂设备陈
旧,生产条件差,急需改造更新,其中80年代的初制厂占60%、
90年代后占30%;茶叶加工工艺不规范,产品规格不一致,茶
叶品质难以稳定,加工工艺有待完善。
,监控手段落后。由于茶园较分散,管
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合理使用农药现象依然存在;多数茶厂设备
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无检测设备,很难进行有效的源头监控,
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安全。
,茶叶深加工尚未起步。企业底子薄、
起点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断缺,生产、加工、
市场配套不够完善。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尚未完成原始资本积
累,整体实力有待加强。在茶叶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
外的差距大,深加工项目尚未起步,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品牌建设滞后。大多茶企业
由于缺少专业营销人员,在市场开发上缺乏长远规划,茶叶终端:.
消费市场营销工作做得不够,品牌广告宣传投入少,推介力度不
大。使得名茶虽多,但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少,茶叶品牌建
设亟待加强。
,茶产业发展缺乏组织创新。全县茶园均是
千家万户经营,茶园流转机制尚未建立,生产经营规模小,茶农
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应对大市场。
,对外开放度不够。近年来由于多方
面原因,政府对茶业投入、必要的扶持和引导,影响了茶企业的
融资和自我发展,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筠连茶产业发展对策:
(一)筠连红茶和苦丁茶重振和形象塑造工程
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在茶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县上
下要以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以2008年筠
连苦丁飘香茶叶节和兆京中国苦丁茶之乡新闻发币会暨系列名
优茶推介会为契机,启动筠连红茶和苦丁茶重振和形象塑造工
程。内抓质量,外塑形象,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筠连茶产业。
(1)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公用品牌宣传推介。由部门牵头、
企业参与、政府补贴,集中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每年采用不同
形式组团主销区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进行宣传、推介。在筠连
各类交通要道树立广告牌。:.
(2)提高筠连红茶和苦丁茶产品质量。加快制定筠连红茶
和苦丁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在重点茶区、骨干企业举办筠连红
茶和苦丁茶标准化培训班,普及标准化知识。以示范推广筠连红
茶和苦丁茶现行标准,规范筠连红茶和苦丁茶的生产、加工和包
装,逐步实现筠连红茶和苦丁茶产品标准化。同时,大力推广筠
连红茶和苦丁茶机械化生产,完善工艺流程,逐步实现筠连红茶
生产和苦丁茶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
(3)实施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公用品牌市场准入制。由农业
局茶叶站、苦办负责申请注册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原产地证明商
标,协调管理公用品牌的市场运行,建立公用品牌市场准入制,
对于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原产地证明商标的使用,在鼓励拥有自己
品牌的龙头企业,自行开发包装、自行管理、自行销售的同时,
参与公用品牌的使用宣传,对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由茶叶站和
苦办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
(4)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内销市场上,在稳定上海、北京、
山东等茶叶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华北、东北、西北市场的拓展力
度,扩大茶叶的销售规模;外销市场上,充分利用筠连红茶和苦
丁茶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尽快在俄罗斯、欧美消费国抢滩
设点,逐步在全国、全球构建筠连红茶营销网络。
(5)实施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建立
公用品牌的管理制度,明确公用品牌使用规则,开展相关知识培:.
训,抓好公用品牌使用试点示范工作,建立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原
产地域标志茶园保护示范村、示范园、示范场、示范基地等;建
立筠连红茶和苦丁茶原产地域保护示范厂、示范店、示范公司等。
同时建立公用品牌使用者受益制,加强公用品牌市场运行检查监
督;建立公用品牌的奖惩制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筠连
红茶和苦丁茶原产地域标识,使之效益得以真正的发挥。
(二)筠连茶产业的质量管理

(1)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和推广。根据筠连当前及今
后生产的主要茶类、无公害生产的要求,以及当地的气候、土壤
等环境条件,确定主栽品种。重点引进和推广早白尖5号、乌牛
早、福顶大白、福选9号、名山白亳131、平阳特早、等无性系
良种。。
(2)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乡、村繁育基地为
基础、良种繁育户为补充,建立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推行良种茶
苗的生产许可证、植物检疫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和种苗质量的追
溯制。农业部门要加强茶苗的“三证”管理,严厉打击生产、贩
运、销售假冒伪劣种苗的行为,保证种苗质量。并做好良种苗的
发展规划、产销衔接、供需平衡。
(3)良种茶园的基地建设。根据县11115工程、百村工程、
百千万工程规划,确定8个乡镇,40个行政村作为重点,建立:.
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专业村。县里每年集中抓4-5个1000亩以
上的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片。政府鼓励茶叶企业通过反租倒包、
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良种基地。县政府建生态良种早茶专项发展
基金200万元,每年对连片发展良种茶园200亩以上的,给予
200-250元/亩的种苗补贴。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层层落实责
任制,做到发展一批、成园一批。农业部门要加强茶树良种推广
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各项服务,引导茶农建设一批成规模、高标
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良种茶园。
(4)衰老茶园改造。坚持发展新茶园与改造老茶园并重,
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争取在规划期内基本完成老茶园改
造。衰老低产茶园改造以换种改植为主,做到连片改造,改造一
批,淘汰(坡度30度以上及零星茶园还林)一批。

(1)标准制定和修订。为重振和重塑“筠连红茶”和“筠
连苦丁茶”形象,稳定和提高筠连红茶和苦丁茶质量,没有标准
的要尽快建立标准;已有标准而不完善的要加以完善。县农业和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各种名优茶市场需
求及其趋势,以及我国实施的QS认证标准,制定了一套从茶园
管理、茶苗、采摘、初制、精制、包装、车间、仓库至销售各环
节的技术标准。:.
(2)标准宣传。印制茶叶标准手册、宣传单,举办茶叶标
准化培训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普及标准化知识,
强化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
(3)建立健全标准化监督体系。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定
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设置标准化实施情况
监督举报的电话、网络、信函、来访等通道,建立举报登记核实
制,举报情况一经核实,对被举报者通报批评和处罚,对举报者
予以奖励。
(4)实施标准试点及其推广。采取自愿申报和择优审核批
准的方法,建立茶叶标准示范基地和标准示范厂,同时建立管理
档案,边总结边推广。鼓励企业和茶农申报试点,给予技术支持
和资金扶持。

(1)茶园基地清洁化
茶园环境清洁化。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
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止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茶园生态
环境和茶叶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
量安全关。
茶园投入品清洁化。加强茶区农药销售单位(或个人)的监
督管理,严禁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实行
源头控制和产区督查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品进入茶园。:.
茶园生产管理清洁化。以推进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
茶生产为目标,全面开展清洁化技术宣传与培训,普及和推广农
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施用。支持和鼓励
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
(2)茶叶加工清洁化
加快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
场准入制”要求对全县茶企业进行全面整合改造,分阶段、分步
骤实施。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限期整改,到时仍不达标的企业
通过关、并、转等措施,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建一批,最终
实现全县茶企业的布局合理化、生产卫生标准化。
加工环境清洁化。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要求,
对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厂房进行布局和整改。
加工设备清洁化。加快茶叶加工机械的更新,淘汰陈旧、破
损设备,鼓励使用微波、气热、远红外杀青、干燥及光电拣梗机
等环保加工设备,并配置必备的吸尘装置和洁净卫生制茶器具。
加工能源清洁化。逐步降低煤、柴在制茶中的使用面和使用
量,积极试点推广液化气、柴油、电、沼气等清洁化能源。
加工过程清洁化。加强员工生产卫生知识培训,持证上岗,
按QS认证体系要求进行全程卫生质量管理。
(三)筠连茶产业的企业管理:.

(1)对拥有注册商标、建有基地、获得国内、国际相关茶
叶质量或质量体系认证的;以经营名优茶为主,销售额在500
万元以上;以经营大宗茶为主,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茶企
业,优先给予扶持。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向茶叶加
工园区集中,培育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核心龙头企业。
(2)建立茶叶龙头企业档案,关心龙头企业发展和变化。
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法
律等服务。帮助企业协调与农户、农村的关系。
(3)关注银企关系。定期召开由企业、政府、银行、审计
等部门参加的年度财务运行情况通气会,协调银企关系。
(4)建立科技专家大院,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培训、考
察和参观学****组织龙头企业参加茶叶推介会和产品展销会。
(5)协助龙头企业申请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引进人才。
(6)优先征地用地,优先进入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
申请省级龙头企业。
(7)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由县政府奖励企业
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及专利金奖的,由县
政府奖励10万元。获得有机茶或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由县政府
奖励1万元/:.
、茶商和相关产业发展。
在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关心、支持有发展前景和市场潜
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建立茶叶加工企业、茶叶批发商店、长期运销茶
叶的经营大户、茶馆的档案,关心他们的经营活动,邀请他们参加省、
市大型茶事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各类茶叶商贾的联系。
二0一0年五月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