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我是未来.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是未来.docx

上传人:或许我是传奇 2023/3/27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是未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我是未来 】是由【或许我是传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是未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我是未来
从2022年开始,我国将迎来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退休潮”,这对全社会养老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都提出了巨大挑战,且“困难”远不止如此。
按照当前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男性职工60周岁退休、女性职工50周岁退休;
也就是说,2022年达到退休年龄的是1962年出生的男性、1972年出生的女性。
再结合历次出现的“婴儿潮”不难发现,1962年-1972年,恰值我国第三次“婴儿潮”,这10年里,每年新生婴儿都在2000万以上,比如1962年是2491万、1972年是2592万,1963年出生的婴儿甚至达到了3000万,创下了历史之最。
倘若按照男女1:1的出生比例,1962年和1972年共计出生5083万,粗略估计今年退休的人数规模在2000万以上。
实际上今年只是开端,远不是终点,以年出生超过2000万婴儿为标准,第三波婴儿潮一直持续到了1975年,随后回落到2000万以下;而1975年出生的男性将在2035年退休,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的“退休潮”,大概会持续近15年的时间。
新退休老人的数量从今年开始会出现明显上涨,这只是挑战之一,更大的挑战来源于“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另一项数据更不容忽视,,65岁以上的,占比75%。
换句话说,每100个60岁以上的老人,75个是65周岁以上的。
倘若按照国际标准来衡量,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时,国家即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不仅如此,按照当下年龄结构模拟,2035年之前,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将提高到21%,届时我们将进入到“重度老龄化阶段”,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大。
新一轮“退休潮”来临,未来会怎样?有哪些方面的挑战?影响肯定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因为退休基数会大幅增加,还体现在老龄化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上:
其一,医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面临挑战;
我国早前就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会医疗和保险制度,医疗和养老分别又有各自的“医疗保险基金”或“养老保险基金”,两类基金可以理解为“蓄水池”,退休后,老人可以在不缴费的基础上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同时发放养老金作为养老开支。
既然是“蓄水池”,那收支平衡的问题就不得不重视;简单来说,在职职工缴费,供养退休人员,一旦收支不平衡,两类基金必然不能长久、良性、健康的运转,到时候利益受侵害的不止是在职人员,还有规模庞大的退休人员。
随着退休潮的来临,基金收支面临巨大挑战,支出压力更大了,而收入端倘若不能保障,恐怕存在枯竭的风险。事实上,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此前在老龄化严重的东三省等地区就已经显现了,倘若不是采取了基金全国调剂等方式,恐怕这些地区的压力会更大。
养老压力加大、医疗压力加大,这是将面临的挑战之一。
其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挑战;
一方面,每年新增退休人员约为2000万人,这2000万人将退出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根据目前的生育率,每年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在1700万-1800万之间。
两项数据一对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每年劳动力缺口至少在200万-300万之间,倘若累积10年,那么劳动力缺口将达到两三千万之多。
劳动力供给不足、缺口显现,这是我们未来面临的挑战之二。
其三,宏观经济层面的挑战;
老龄化日趋严重、生育率得不到提升,倘若说养老压力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尚属于表面可以看得见的挑战,那么宏观经济层面的挑战更为严重。
都说“劳动力就是生产力”,一旦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方面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资本、科技、劳动力,这是经济增速的三驾马车,少了“劳动力”这架马车,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是可以预见的,除非科技、资本这两项投入更多,但我们现在还不能盲目乐观、依靠这两项。
再就是消费市场也会受到影响,虽然我们GDP目前对消费的依赖度还不是很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未来总要对消费产生较大的依赖,正如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消费对GDP的贡献有一半以上。
以上就是未来15年的“退休潮”中,我们现阶段可以预见的,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每一项都不容乐观。
未来面临新的挑战,我们的应对措施有哪些?除了提高科技水平,赋力经济发展;推出激励措施,提高生育率;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投入等措施之外,针对未来“退休潮”的挑战,已经或者可能将会采取以下措施:
比如,为了缓解年年增加的庞大退休基数,延迟退休是应对措施之一,当然,即便是延迟,也是“逐步推进”,能部分缓解退休人数增加、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再比如,出于维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需要,扩大养老金的缴费面、科学提高缴费比例、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科学提高缴费年限、推进养老保险基金全国调剂,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最后,未来的养老不能单纯依靠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应当把一些机构引进来,比如保险公司;建立多维度的养老体系、推进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让商业保险等也参与进养老事业中来。
综上,鉴于从今年开始,面临退休的人集中出生在60、70年代,这20年时间里,恰逢我国婴儿出生的高峰期,因此未来将迎来新一轮退休潮的说法并非是危言耸听。
随着退休人数的增多,随着人口日趋老龄化,将来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多个方面入手,弱化由此产生的问题和挑战,为应对老龄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者,从个人角度出发,虽然可能退休时间还很远,但从现在开始,最好有一些“忧患意识”,加大储蓄、积极参与养老保险、力所能及的参保一些商业型的养老保险,也许退休后就能见到效果。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农民的未来是什么?
我们的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十个人里,六、七个人是农民。
这与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的社会,是很不合理,也是很不科学的一种社会结构。
所以,在要建设一个工业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减少农业人口,通过城镇化发展的进程,让大多数农民转型成为市民,将是未来农民的美好未来。
第一,就目前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的趋势,逐渐由零散化农业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的乡村产业化发展的方式、方法和方向走,也已经渐渐显露出其极大的优势。
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强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而选择一种更合适更合理和一种更实际更有效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大势所趋。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
第二,有人说,城镇化不就是所谓的让“农民”转“市民”吗?城里人和农村人生活****惯以及生存环境差异巨大,能够溶入在一起吗?
不可否认的是,两者之间,有些地方,是有一定差异。但是,农村人和城里人,在生活****惯方面的差异,只是在各自应对生存环境条件下的方式不同而已,本质上说,无论城里人,无论农村人,他们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适合的生活****惯的要求,并没有什么差异。
就是说人与人本身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都在追求一种美好生活的方式。
所以说,城里人和农村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区域化种植,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等等方式出现,农民将成为农业产业的产业工人。
由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的农业产业工人也将越来越少,这也倒逼部分农民转型溶入城市,成为市民。这是潮流。
因为,也只有减少农业方面的人口数量,才能使农业的发走向更高层级。才能真正让农民富裕起来,而最终消灭城乡之间的差异。
服务性行业,随着房地产的没落,以后会慢慢变成一个注重技术的职业,不会像现在这么浮躁,但是只要有人装修,就一定会生存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