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7/10/13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

生平简介
(1919—2006) 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我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江苏省吴江县人,1919年7月16日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30年随其父母迁居上海。1947年赴美国留学,于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深造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0年至1955年期间,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和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68年后,任国防科委五院502所副所长、七机部五院副院长兼502所所长,航天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 60年代参与制订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等发展规划和中国人造卫星发展十年规划。1984年被评为航天部劳动模范。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一起提出了对我国高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建议,在邓小平的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国务院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为我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80年代,是《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的倡导者之一,为我国高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王大珩、杨嘉墀等院士联名提出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抢占未来世界汽车计算平台制高点的建议。杨嘉墀从1961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起,历任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三届、第四届副理事长,第五届、第六届(1993—1997)理事长。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指导研制为***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
杨嘉墀参与组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该学会于1979年3月成立。他连续当选为该学会第一至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为了沟通国际科技交流的渠道,1980年他率代表团去美国,与美国仪表学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后又与日本测量与控制学会及英国的测量与控制学会等一起在1983年、1985年、1987年、1991年和1992年相继在中国召开了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在这些会议中杨嘉墀担任学术委员会的领导工作,为推动我国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杨嘉墀1984年获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陈嘉庚信息科学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同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3年10月22日,杨嘉墀会见中国航天员。杨嘉墀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6月11日12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杨嘉墀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6年6月17日上午9点30分在北京八宝山第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