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肝脏生化功能检测在乙肝肝硬化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是由【w8888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肝脏生化功能检测在乙肝肝硬化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肝脏生化功能检测在乙肝肝硬化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生化功能检测用于乙肝肝硬化(HBC)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HBC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级;选取同期5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人员的各项肝脏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显著增加(P<),白蛋白(ALB)、总蛋白(TP)、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球蛋白(A/G)明显下降(P<);不同Child-Pugh分级间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ALT、AST、ALP、TBil等各项肝功能指标与HBC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HBC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生化指标。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肝功能;生化检测;病情评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9(b)-0143-0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valueofdetectionofliverbiochemicalfunctioninhepatitisBlivercirrhosis(HBC).MethodsFromJanuary2014toMarch2016,52casesofHBC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totheChild-,thelevelofserumALT,AST,ALP,TBilandTBAandDBilintheobservationgroupsignificantlyincreased(P<),whileALB,TPandA/Gdecreasedsignificantly(P<).VariousliverfunctionindexesofdifferentChild-Pughgrades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P<).ConclusionTheliverfunctionindexes,suchasALT,AST,ALP,TBilandsoon,arecloselyrelatedtotheseverityofHBC,andcanbeusedasanimportantbiochemicalindexforHBCdiagnosisanddiseasediagnosis.
[Keywords]HepatitisBcirrhosis;Liverfunction;Biochemicaldetection;Conditionassessment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导致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累及多器官的一种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较高、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由于HBV的长期存在,会对肝脏造成持续的损伤,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2],也是多种慢性肝病晚期阶段的共同结局,原因很多,在我国以乙肝后肝硬化(hepatitisBcirrhosis,HBC)多见[3]。HBC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引起肝脏功能损伤及多系统受累,并伴有多种并发症[4]。因此,HBC的早期诊断及病情把握在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改善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目前,肝活检是HBC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肝活检为有创操作,具有潜在危险性及自身局限性,且费用高昂,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6]。因此,采用无创性的血清生化指标来分析、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7]。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生化功能检测用于HBC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入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HBC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符合HBC相关诊断标准[8];排除合并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肝炎等肝脏疾病者,排除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排除HIV、EBV等其他病毒感染者。本组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7年,平均(±)年。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2例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HBC分级参照Child-Pugh评分标准[9]进行,该标准将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腹水以及一般状况等5个指标分为3个不同状态,采用1~3分计分法,5项总得分5~6分者为A级,7~9分为B级,≥10分为C级,得分越高表示肝脏损伤越严重。本组52例HBC患者中,A级13例,B级25例,C级14例。
抽取空腹静脉血4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待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TBil、ALB、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白蛋白/球蛋白(A/G)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所有试剂均购自Roche公司。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ALT、AST、ALP、TBil、TBA和DBil水平显著增加(P<),ALB、TP和A/G明显下降(P<)。
-Pugh分级的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不同Child-Pugh分级间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其中ALT、AST、ALP、TBil、TBA、DBil等指标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ALB、TP和A/G等指标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
3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目前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当机体处理免疫激活状态时,侵入机体的HBV会对肝细胞造成持续的免疫炎症损伤,从而引起广泛的肝实质损伤,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质地变硬,最终造成HBC的发生[10]。HBC是肝脏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类,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晚期阶段,也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1]。对于HBC,尽早发现并正确评估病情是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的关键。无疑肝脏的穿刺病理活检是明确肝硬化及炎症程度的“金标准”,但该方法禁忌证较多,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具有创伤性,不易反复检查,且费用高,患者不易接受,技术要求高,基层医院全面开展难度大,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及动态随访观察[12]。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以无创性、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等优势被广泛用于HBC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生化检测主要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根据指标的变化幅度判断肝脏的基本状况、肝细胞损伤程度以及预后[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ALT、AST、ALP、TBil、TBA和DBil水平显著增加(P<),ALB、TP和A/G明显下降(P<);同时发现,不同Child-Pugh分级间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差异显著(P<),病情越严重,指标变化幅度越大。原因在于:①肝细胞参与ALB合成,但肝细胞受损时,ALB合成量下降;②肝细胞损伤时,ALT、AST等酶的活性降低,受肝坏死影响这些酶会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酶含量明显上升,且损伤程度与血液中酶量呈正相关;③肝脏兼具代谢及胆分泌功能,当肝脏发生病变后,红细胞会分解形成胆红素,使得TBil、DBil等水平升高[14-15]。
近年来,TBA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肝硬化患者肝实质细胞受损严重,肝脏清除胆汁酸的能力明显降低,同时由于门-体分流形成,使得门静脉中的胆汁酸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血液中TBA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提高而显著升高[16-17]。
综上所述,ALT、AST、ALP、TBil等各项肝功能指标与HBC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HBC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孟海滨,-DNA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3):42-43.
[2]石志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91-94.
[3]陈剑翩,阮巍山,[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52-53.
[4]陈云,冯贵仁,[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9):848-849.
[5]朱武,刘玉泉,谢万华,[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7):819-820.
[6]黄文琪,许金超,闵峰,[J].肝脏,2014,19(11):856-859.
[7]沈宏辉,赵景民,辛绍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1):12-15.
[8][J].中华肝病杂志,2010,12(6):324-326.
[9]郑明江,曾金生,-Ⅲ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4):1155-1156.
[10][D].桂林: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
[11]、红细胞免疫的变化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31-32.
[12]穆静,王新,[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5):54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