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医疗改革方案感想
细看对比,新一轮中国医改方案和过去的所谓医疗市场化改革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比如在医改方向上,新医改方案旗帜鲜明地打出了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的口号。虽然在旧的医改中,也提出过要维护公益性质,但最后却是南辕北辙,不少公立医院“挂羊头,卖狗肉”,不仅要沾公共财政的光,还要沾市场的光,其结果,老百姓看病更贵了,看病更难了。反思一下旧的医改,新的医改有没有走回头路的可能? 任何“可能”都是可能的。一些看起来光明正大、振奋人心的东西到了实践中,未必如是。因为任何改变都有可能损害到相关者的利益,除非是利益均沾,人人获益。这种最优化的改变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现行政策和发展模式已经到了最低谷,任何一个不一样的改变都会比这个最低谷强。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最低谷,就是“文革”。在“文革”的背景下,无论是作计划经济式的改变,比如搞铁路调整,还是作市场经济式的改变,比如搞承包制,都比“文革”斗私反修强,都会让老百姓受益。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形成结束“文革”共识的重要原因。但随着30年来的改革,“文革”背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任何一次改革都会涉及到不同的相关利益方,而在这些利益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的会因为改变受益,有的则会因为改变而受损。这些利益相关方在任何一套改革方案出台的前后,都不可避免地试图影响决策,以图使自己一方的利益最大化。这些年来,不少部委出台了许多与部门有关的法律和红头文件,由于这些法律和红头文件缺乏第三方乃至第二方的监督,有的就成了部门利益的公然体现。旧的医改方案在这方面难辞其咎。那么新的医改方案是否可以摆脱部门利益的阴影?在这个方案里面,就有一个政府加大投入的规定。政府加大公共医疗投入当然是职责所在,但怕就怕财政支出加大了,公共医疗却还只停留在一纸空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