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词鉴赏的八个突破口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第二中学杨天福
  古诗词鉴赏在考卷所占分值不高,但分量却不容小觑。虽然从容作答不容易,但题目中总有一些提示性信息能够帮助考生阅读和组织答案。
1、从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标题往往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指出所吟咏的对象或告诉读者想表达的与什么有关等。只要考生准确抓住这些有效信息,化为答题素材就可以避免无谓的丢分。2008天津卷所选诗文为山水诗人王维的《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王维一直过着半官半隐地生活,其诗作寄情山水,其笔下的上水田园风光令人神往。此诗也不例外,描摹山居景色,借用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诗人闲适之情。考生如若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山居”,再结合诗文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之所在。
古诗文的标题是考场快速阅读理解诗文的一个突破点,历年的试题都有这样的情况。例如2007安徽卷标题“咏鹰”明确了全诗都在围绕“鹰”描写、抒情。作者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其实结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也是在树立自我的形象,鹰就是“我”,“我”就是鹰,此即托物言志手法。
再如2007江苏卷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鹧鸪天送人》这个标题就说明写的是送别,那么凭借我们的常识就能猜到诗歌抒发的不外乎惜别之情,祝福之情,郁闷之情之类的。再去读“离合是悲欢”“风波恶”“人间行路难”就印证了这一点。
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的时候首先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色调,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009全国2卷《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诗中景物秋风、朔云、月皆属冷色,衬托出一片肃杀凝重的边关景象,寓意边境局势的再如2007辽宁卷王维诗写的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等说明写的是秋夜景,那么这些冷色的景物就衬托出作者悲哀孤独的心境,周弼诗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说明写的是春夜景衬托出宁静安适的心境。
3、从诗词的意象突破
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是高考的必备,古诗词意象也是诗词鉴赏的突破口之一。熟记并能分析常见意象对于备考复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9全国1卷涉及到荷花这一意象。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对于第二个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我们只要紧紧扣住诗中“藕花”就可以同意题中的说法。诗中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